又是一年洋槐花开的时节,母亲让人从老家为我捎来了一大包洋槐花,闻着扑鼻的槐花香勾起了我对故乡的回忆……
我的老家在渭南东部的沙苑地区,沙苑以“沙苑文化”闻名于世,更以盛产“1008”(1是指黄花菜,0是指西瓜、枣,8是指花生))而斐声三秦大地。
在我少时记忆中,沙苑留给我最深的印象莫过于一望无际的洋槐林海。
据《大荔县志》记载:沙苑在远古时期原是一片湖泊,后经几千年的地壳运动,沙苑又变成了一片广袤的沙海。沙苑,土壤贫瘠,到处是纵横的沙丘,每到二三月间,沙土飞扬。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当地有识之士的倡议下,当地政府号召人们广植树木,先后栽植了大量的经济类林木,如桃树、杏树、梨树等,亦栽植了少量的洋槐、榆树、苦楝等树种。
由于沙苑土壤贫瘠,干旱少雨,桃树、杏树等经济类林木相继干枯死亡。而并不被人们所看好的洋槐却因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生长起来,于是,年复一年的栽植,沙苑便成了关中大地少有的几个林区,当地政府亦在这里专门设置了沙苑林场,写到这里,我真的感谢以远见卓识为这里绿化做出广植树木决策的地方领导和为沙苑的植被付出了大量劳动和汗水的父老乡亲,应该说是他们的血汗浇灌了这片贫瘠的土地,才使沙苑那绿色的印象长存于我成长的记忆中。
洋槐,没有白桦的挺拔,柳树的妩媚,榕树的浓郁。每年初春,当杏花飘落、桃花飘落,大地都绿透了,洋槐才披上绿装,开花时代,亦不如桃李那般富丽堂皇,夭夭艳艳,它的花儿是在绿叶的陪衬下开放的,它在出叶的时候就绽出了花蕾,花蕾挤在一个个花穗上,静等了一些时日,槐花开放了。那一串串的花穗,其实早就含苞了,只是一直害羞似的不肯绽放,忽一日,终于忍耐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这时候,走进槐树林中,你永远也弄不明白,那些并不硕壮的树枝,咋会开出那么多的花来,洋槐花的那个白真是雪白雪白,摘一穗,轻握手中,掌心里便满是微微的柔凉,滑腻,若有闲情雅致,剥开花瓣,便会有细嫩的浅黄的花蕊绽出来。捧一穗放在鼻前,轻轻一嗅,洋槐花的那个香真是香,扑鼻的香,满树香,沙苑十里一片香。远道归来的游子,一踏上归家的路程,就能闻到这故乡的槐花香,轻轻一吸,心里的那个惬意劲儿,就别提了。槐花的香不仅醉了游客,更醉了赶花期的蜂客,这时在沙苑满目遍及橙黄色的蜂箱,漫天遍野都是勤劳的小蜜蜂。一次回乡小聚,同一蜂客闲聊,据他讲,在中国出口国外的蜂蜜中,唯有槐花蜜因是天然绿色食品而受到国外广大客户的赞誉和青睐。
槐花不仅是蜜蜂的宠物,亦是农家的佳肴,槐花好吃,不仅香,而且甜,那是一种沁人心脾的香甜。槐花盛开的时节,沙苑的乡亲们,都要到槐林中捋一些槐花回来蒸焖饭,他们往往三五个合伙,带上长长的竹竿去采摘槐花。槐树的枝由于脆,竹竿伸上去,钩子别住枝部用力一拧,成串的槐花就卡了下来,然后用手捋在篮子里,往往一边捋,一边吃。洋槐花焖饭的做法亦十分简单,把采摘的槐花穗捡了洗净,拌上面粉,摊在铺有笼布的蒸笼里,大火蒸十多分钟便熟了,于是,一家人围在一起,用手抓,用碗盛,再浇上蒜汁,拌上香油、葱花、调料,看着就让人眼馋。就连大荔县城的那些丽人们也利用闲暇时间带着大包小包来采撷槐花,品尝美味。但更多的人家是将采撷到的槐花蒸了晾晒,使它成为其他季节的便菜和春节包包子的佳馅。
20世纪90年代后期,沙苑地区由于受大西北开发的影响,以至于大量的洋槐林被砍伐了,连根挖了,沙苑曾引以为荣的洋槐林海就这样被彻底毁了。随之,沙丘被夷为平地,栽种上了经济类植物如花生、黄花菜及枣树、梨树、苹果树等经济类林木。几年下来,沙苑的经济似乎有了些繁荣,但更严重的灾难随之而来,由于沙苑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近几年来沙苑地区一直干旱少雨,水位亦急骤下降,村民灌溉用的机井也由原来的十余米变为五十米八十米之深,这也许是大自然对人们违背自然规律的惩罚吧!
如今,时逢洋槐花开的季节,满目的洋槐花又勾起了我对故乡的回忆,特别是对洋槐林海的回忆。然而令我憧憬和向往的洋槐林海已不复存在,出于对故乡生态环境及人们生活状态的焦虑,我写下了以上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