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己亥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黄陵县桥山举行。李济朴\摄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作为中国“时年八节”之一的清明节,既是缅怀先烈、思亲感恩的日子,又是踏青赏春、种瓜种豆的时节。今年的清明小长假,陕西全省接待游客人数再创新高,共接待游客1825.79万人次,旅游收入93.99亿元。
拜祖祭扫吸引八方游客
4月5日,陕西省政府及国家相关部门主办、省文化和旅游厅协调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隆重举行,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祭奠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今年的典礼增加了典前序礼环节,融“典前序礼”与“公祭典礼”为一体;增加了“唱黄帝颂”和“种植桥山柏”两项仪程,强化了“龙飞华夏”仪式。首次向全球英文直播,实现了祭祖、旅游、文化、科技的大融合。宝鸡市炎帝陵开展了祭祖活动,共同祭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各大烈士陵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马栏革命旧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直罗烈士陵园、刘志丹烈士陵园、子长革命烈士陵园以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广场等地,许多游客通过单位组织或自发前往,在祭扫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踏青赏花成为旅游主题 假日期间,全省各地百花盛开。陕南的油菜花节、西安市青龙寺的樱花节、渭北的梨花节、咸阳的风筝节,汉中洋县的千亩梨花,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办、渭南市大荔县两宜镇的桃花节,西安兴庆公园、泾河智慧农业园的郁金香花展,铜川市照金香山的花海等吸引大量游客。汉中市共接待游客132.67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7亿元。宝鸡市共接待游客17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76亿元。安康市共接待游客172.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52亿元。咸阳市接待游客192.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57亿元。韩城市共接待游客98.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2373万元。
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任宗哲表示,文化和旅游的结合要实现“1+1>2”,并向港澳台品牌旅行社代表发出“来陕旅游”的邀请。我省乡村旅游走上了品牌化发展道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袁家村、马嵬驿等接待人数也得以增加。安康紫阳、汉中西乡等地的茶园也迎来了大批的游客。华山、壶口瀑布景区接待人数增长明显。“十里画廊·慢游潼关”景观带,以栈道为主线,集山川、河流、古关遗址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成为秦东旅游的一大亮点。西安世博园为大客流提供“五星级服务”,大明宫、西安城墙、寒窑景区等,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不同的出游新体验。
336万人走进陕西文博单位
清明期间,陕西省内各博物馆和对外开放文物保护单位举办新展、公众教育活动、延长闭馆时间、民俗展演等400多场次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来自海内外336万人走进陕西文博单位,享文化大餐,慎终追远。
据统计,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参观人数达14.5392万人次;陕西历史博物馆3.3511万人次;西安碑林博物馆1.0726万人次;黄帝陵接待观众15.5万人次;西安博物院6.2万人次;渭华起义纪念馆8.9万人次;钟鼓楼博物馆4.7万人次;司马迁墓祠纪念馆18.5万人次;延安革命纪念馆4.2万人次;法门寺博物馆4.5万人次。
节日期间,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古村落等带动的乡村游成为游客寻找乡愁的一大亮点。以展示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为核心的各类社区博物馆、传统古村落等都吸引不少近郊和回乡观众前去参观体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大唐芙蓉园景区、陕西历史博物馆、金丝峡景区、法门寺佛文化景区旅游人数都实现了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的持续增加。青龙寺遗址博物馆接待游客7万人次、勉县武侯墓武侯祠共接待观众6.5万人次、凤堰古梯田生态博物馆接待观众2.3万人次、青木川古镇14.3万人次,同比增长32%;党家村6.7万人次;华州区朝阳社区博物馆、宝鸡陈仓区西秦大队博物馆接待观众均数千人次。
文化艺术报记者 梁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