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街口转角,陈新与妻子开了一爿店,卖给学生一些冰糖葫芦、炒板栗、爆米花之类。
陈新寡言,平日和顾客不多说一句话,白到黑,就知埋头苦干。妻子刘小花就不一样了,麻利、精明、会算计。不过,幸得这样一个老婆,日子才一天天见好,在县城也买了房。一双儿女很争气,儿子就职省城,女儿正读大学。
过了三十余年,夫妻俩没少拌嘴,甚至动手,但最后都在刘小花一句“我不和你过了”中陈新败下阵来;年轻那阵在农村,陈新的脸手常被刘小花抓得稀巴烂。
认识陈新的人都说,活得窝囊。
陕西有句俗语:“打下的婆娘揉下的面。”但在陈新与刘小花之间,陈新就是那团被老婆揉下的面,想怎么揉就怎么揉。
这日傍晚,刘小花从小区的家回到店里,还未进店门就大嚷:“陈新,你个死货,我给你买水电的500元哪去了?”
正在凳子上看手机的陈新条件反射似的站起来,表情极不自然:“你小声点行不行?也不怕人笑话!”
“笑话你娘的脚!你说,钱呢?”
“啥钱?”
“就是我给你买水电的钱?我刚回家看了,你根本就没买!”
“丢了!我把钱弄丢了!”
“你是三岁小孩,糊弄谁呢?老实说,钱呢?”
陈新下意识将手机装进裤兜,说:“就是丢了,我回来没敢对你说。”
刘小花向前一步:“你把手机给我,我看看你给哪个狐狸精了?”
陈新躲了一下:“啥狐狸精?没有!”
陈新这一躲,更引起了刘小花的怀疑。她扑过来就去抢陈新的手机,边抢边说:“陈新,你色胆包天,竟敢背着我养人!”
谁成想平时老实软弱的陈新竟将扑过来的刘小花猛推了一下,差点推倒。刘小花哪受过这种委屈,随即大骂:“陈新,你打我,我不和你过了,我要离婚!”陈新一反常态:“离就离!不过就不过!”刘小花当时就哭了:“行!你能耐了,就说你这段天天不停看手机,原来养狐狸精了,明天上民政局,你要是不去,就不是你妈生的!”“去就去!我不去就不是我妈生的!”陈新说完,甩门而去。身后传来刘小花不依不饶的哭喊声:“有本事别回来,你和她过去!呜呜呜……”
陈新独自走在街上,漫无目标。已是初夏,华灯初上,街上行人渐多。他来到公园,找一僻静处,在一个石椅上坐下来,然后点燃一支烟。
多少年过去了?那时他还上初中。每周,他都背着一包玉米馍与一罐头瓶青椒剁葱花去上学,这就是一周的口粮。青椒剁葱花里只有盐和醋,连一点油星都没有。这还不打紧,关键是,正在长身体的他,那一包玉米馍根本就不够吃,可家里穷,又有啥办法呢!
他的同桌,一位山里来的女孩,叫许玲玲。看见他整日吃窝窝头,早上连一碗苞谷糁都没有,就偷偷塞给他一张饭票。他开始不要,可许玲玲说,她家富裕,有粮食。他就接受了。之后,许玲玲就常悄悄塞给他一两张饭票,陈新每早都可以喝一碗苞谷糁,感觉特香。
不久后,他停学,回家帮父亲种了地。有次,村里的一个女子出嫁,恰好就嫁到许玲玲的村庄,和许玲玲家是隔一家的邻居。他去送亲,但没碰到许玲玲。可他发现,许玲玲的村庄更穷,而许玲玲家的大门竟然还是柴门。回来的路上,陈新沉默了。心隐隐作痛。
十八九岁时,农村的孩子开始订婚结婚。陈新的爷爷整天督促儿子给孙子说对象,可陈新咬着牙死活不去见面。他偷偷打听过,许玲玲念完初中也停学了,至今也未订婚。他想给父亲说,他要和许玲玲订婚。可却没胆量说出来。之后他赶集,竟在布摊前碰到许玲玲和一个小伙在一起,看样子她订婚呢。他一下就蒙了。许玲玲忽然也看见了他,怔了一下,却迅速别过头。临离开时,他回头望,发现许玲玲已不见了。
回来后,陈新站在村子的沟沿上,对着深沟野壑大声吼:“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随即满脸热泪。
就在前几日,不太玩手机的陈新,忽然在同学群发现一个水滴筹链接,打开一看,不禁大吃一惊,竟然是许玲玲的。看了水滴筹的介绍,才知道许玲玲患了烟雾病,生命垂危。同学们都说许玲玲不容易,纷纷捐款相助。陈新毫不犹豫匿名捐了500元。
电话响了。
“陈新,你在哪呢?你怎么又和小花拌嘴了?都多大人了?”自从父母不在后,只要小花不如意,就找大姐告他的状。“陈新,听姐的话,赶紧回去,给小花认个错,小花脾气虽不好,但她是实心跟你过日子的人。”
挂了电话,陈新往回走。
公园广场上传来震耳欲聋的舞曲,但陈新却哼起了:“经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好像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