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带来了关于四川绵阳梓潼文昌文化保护的提案。白庚胜表示,中国人是崇拜知识、读书、智慧的民族。自古以来,读书人都要到梓潼文昌庙会祷告祈福。现在,作为对文化的崇拜和文化英雄的崇拜,还是有不少人继续到那里祈愿自己的家庭、民族文化昌盛。
“我国应该像重视妈祖文化、关公文化、财神文化一样重视文昌文化。文昌庙、文昌文化的信念遍布海峡两岸、海外华侨华人居住地。文昌文化是一笔很重要的文化遗产,如果我们淡化它的宗教信仰部分,强化它的文化艺术部分,这对祖国统一、对海外华人华侨共同建设我们的文化强国有巨大作用。”白庚胜说。
在白庚胜看来,新的时代保护各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的意义非常重大,要通过国家、国际、民间、学术等途径,同时也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模式,“一动一静”,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第一,国家保护。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护,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的保护,口头和书面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而不只是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联合国发起了保护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对此,中宣部、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委制定政策、出台文件,这就是国家保护,国家要制定法律政策、提供资金保护文化遗产。
第二,国际保护。如今,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不能认为只是在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要吸收联合国在保护文化遗产上的经验、理念、方法、技术,还要参加联合国各种各样的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景观遗产,档案遗产、农业遗产、水利遗产等,遵守国际法律法规、国际规范。
第三,民间保护。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于人民的生活当中。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保护它、创新它、传承它,为它所用。
我国很多文化遗产依赖于生产方式,例如赫哲族的渔猎文化、鄂温克的打猎文化等。因此,要对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只要生产方式在,文化就在。另外,还有对生活方式的保护。语言、文字、教育、婚姻、家庭、民俗、节日生活等存在,我们相关的民族文化才存在。这几年,我国建立了各种保护区、传承基地、保护基地,建立从县到国家级传承人登记名录制度,并通过生产生活载体等形式保护文化遗产。
第四,学术保护。学术的保护是理性、科学的保护,要做到学术保护和民间保护的有机结合,保护才会是理智的、科学的。“传统文化不都是优秀文化,文化遗产当中有好的也有不足的,要尊重它,作为学术资源把它保存下来。今天的应用,更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很重要。”白庚胜说。
据人民网、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