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遥是喜欢下雪天的。
这是我从读路遥的作品中了解到的。喜欢一个作家是从喜欢读他的文字开始的,从最初读他的小说再到后来读他的传记以及影像资料,这份喜欢之情是愈加的强烈。我窃喜自己了解到路遥是喜欢下雪的,他对下雪天有着特殊的情愫。这样说有何依据呢?这样的依据仍旧是源于他的文字,那就让我们继续徜徉于他“史诗般品格”的小说中,再一次,再一次重温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开篇: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最初读完《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后,重新翻到开篇,我一下了被震撼到了。那会我年龄还小,也说不清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能概括的就是这样的一句话“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的下雪天”——它给了我一股力量上的撞击。有一次,我跟我的同学为一件事发生了争论,我们彼此都有理,但谁也说服不了谁,性格使然,也都不服输,我们“抬死杠”“死抬杠”。到最后,从我嘴里冒出了一句话,直到现在我都很难想象当时怎么会这样说。我说了句“你牛什么牛,你又不是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的下雪天”。听到这句话后,他立即沉默了,我赢了,这也是我有生以来抬的一次非常漂亮的“硬杠”。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跟别人这样争论过,也没有用这句话去尝试征服一个和我“抬死杠”的人,我也没有把这句话当成我人生道路上“克敌制胜”的法宝。随着光阴的流转,我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思想上也有了沉淀。当我再一次回想起曾经说过的这句话,我对这句话便产生了更多的疑问。他为什么会立即沉默呢?他是不是很早就看过《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他是不是也知道路遥这位作家?这样的疑问搅得我昼夜难眠,我不得不托人打听我的这位同学,想尽快跟他联系,好解疑他当年的沉默。问遍了我们共同认识的同学及朋友圈后,我得到了他的消息,内心里一阵颤抖。病魔把无情的双手伸向了他,我没有来得及聆听他解疑当年争论时的沉默,他却永远地向这个世界沉默了。他英年早逝,扼杀他的正是他那严重的家族病史。我为他的离开感到惋惜,也为他曾经的那个沉默服输而心疼不已……
在创作这部作品的开篇时路遥花费了很大的心血,起初他对自己已写的开篇很不满意,写了撕,撕了又重写,反反复复用了三天时间才写成。路遥选择用下雪天的场景作为开篇并非是偶然为之,时间定格在一九七五年也是他个人经历的情境再现。据说这也是路遥与初恋女友相识时的情境,路遥喜欢在下雪天沿着河床散步。记得路遥的同名小说《平凡的世界》改编的电视剧第一集开始和最后一集剧终时就是以一个下雪天的幕景呈现给观众的,这样的铺排绝非巧合,一定是有慧心的读者通过路遥的作品观照到了路遥的内心世界,他也和我一样早早地了解到路遥是喜欢下雪天的。
一次在一个官媒的公众号上看到有八集连载的《路遥》纪录片,在最后一集里也就是路遥的追悼会现场,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然后,我就将这一集通过微信转发给他本人,并且留言在视频里看到了他。他就是著名作家徐剑铭先生。徐老师看过视频后在微信里回复:“一闪而过,你眼真亮。”随后他又回复:“所有写路遥怀念文章里都没提到,11月21日路遥葬礼大雪纷飞啊!悼念厅外有他前妻林达送的花圈,上书:路遥:你若灵魂有知,请听一听我们的哀诉……这细节竟无人提及!”可能也是因了无人提及这个下雪天的细节,徐老师很快就在他的公众号上推送了一篇《路遥走时雪漫天》。他在文章里写道:“1992年11月21日,路遥的追悼会在三兆殡仪馆举行,而那天,西安城一场多年不见的大雪从午夜起直至凌晨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下了个周天寒彻啊!……我写的这些仍然不是悼念文章,只是对路遥走时那个雪天的回忆。恍惚间就觉得那是天怜英才,用一场飞扬的大雪引一位平民作家走向天国;用漫天洁白晶莹的雪花拥抱一颗高贵而骄傲的灵魂!”
《易经》里说“吉人自有天相”。路遥他有天相,他是吉人,就连与读者最后的告别也是在一个下雪天,这不得不说是上天对他的眷顾。上天对一个人的眷顾是祈求不来的,只有有修为的人才可享有。在他离世26年后,他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百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之一。路遥的名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就是他精神的诠释。他的精神就是这个时代的精神,他是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永远照耀着一代又一代喜欢他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