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冬天似乎来得早些,这几天都在10益左右。半个月后,天空突然放晴。一大清早,红彤彤的太阳就爬上山顶。“奇怪得很”,村子里的老辈人都在议论着说:“不好,有人要回光返照了。”
果然,2016年腊月初九23点59分,年过90的老父亲在家里去世,天哭,地哭,亲人哭。乡村医生轻轻地翻了一下老父亲的眼皮,然后取下听诊器,脸上没有半点表情,转身斜视着围在他身边的人群。一堆亲属在那瞬间都摒住了呼吸,瞪着眼睛,等待着他,只是……
那是周六的晚上,我还在深圳办事,突然接到三哥的电话,传递父亲去世的信息,我突然感到六神无主,祈祷父亲一路走好,并马上回到东莞凤岗,连夜和儿子赶回老家。
在华阳镇方圆几十里,父亲的人缘很好。出殡那天,道路两边站满了送行的人。放鞭炮、抬花圈、撒纸钱的人一路跟在后面,二百多个小伙子一字拉开距离,他们把鞭炮从社径村一直放到了七头同的山顶上去,一路青烟,一路炮声,像一条巨龙缓缓升上天空。
在我们老家,放鞭炮不仅是对亡灵表示尊重,让他在黄泉路上不寂寞,还有另一层含义,即鞭炮放得越多,预示着将来子孙兴旺发达。于是孝子贤孙们跪拜在地上表示谢恩,村里轮值主事的领头人善千里老叔忙前忙后地张罗着,对那些前来帮忙的乡里乡亲,男的每人递给一包香烟,女的每人递上一条纯棉的白毛巾以示答谢。这在我们农村人家一般是很少见的,好在香烟在社径村每一个小店到处都买得到,“这个排场已够隆重、够风光了。”人们都这样说。
客家人的丧葬习俗承袭了千年,就算你的官再大,钱再多,哪怕是家财万贯、金山银山,也要遵守当地的民风民俗。“死者为大,死者为尊,其他事情都是小事。”我舅舅是这样说的。
没有父亲高尚的品德,也许今天的我依然顽劣,父亲虽然去世,但父亲的品质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思考人生活着的意义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