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本土电影《一对对鸳鸯水上漂》,被影片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征服,影片的音乐让人感觉特别亲切,是流行在我家乡府谷的满汉调,王向荣老师也说《一对对鸳鸯水上漂》产生在府谷。影片不仅有土色土香的人物细节,也有地域风情,融合了青春励志的元素,也加入了时尚潮流的新鲜气息。男女主角都是极具功力的实力派演员,给人们以强烈的心灵震撼,现场许多观众眼里噙满泪水,总的来讲,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
影片不仅是聚焦陕北的影像,也闪现着情感的光芒,不仅意象充沛,而且叙述也很讲策略。不论从创作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特征来讲,这部电影作品既有回望的思考,也有前瞻的研究。这部作品没有循规蹈矩,实现了艺术的突破和超越,这是一部纯粹植根陕北的电影作品。
这部电影作品展现了地域的榆林,更上升到艺术的榆林,不仅讲述了历史的榆林,也有现代的榆林风貌。将立足在榆林大街小巷的这些美景,推向了全国全世界。影片中的歌曲是陕北人的,是只有这块土地的人们才懂的情感,所以也只有曹柯梦和张小强这样的榆林人才会创作这样一部本土电影,电影展现的是关于梦想和爱情,关于优秀民族艺术传承研究的主题。
我认为这部电影作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传承和发扬的主题让影片格局宽广。影片以朱存旺一首陕北曲子开场,小孩们跟着音走了调,朱存旺身在横山波罗堡,那是有名的穷沟沟,还有横山的王尚武和王宝庆也是民歌大师,马聪的志向是把民歌唱好,这也是爷爷的志向,为了将山曲唱出去,马聪拜别师傅朱存旺,来到金羽翼演艺,马聪坚决不参加流行歌曲比赛,坚守对民歌的执著。
二、民歌里有不少有血有肉的经历,影片选择了几位有内容的代表性人物。王燕说什么破民歌,哥哥四十了娶不上婆姨,她要投资包装,成为城里的女娃娃,后来陕北民歌就变了味。其实民歌里有骨头和血液流淌的东西,有讲不尽的苦难,民歌也唱出了陕北人的忠厚淳朴。马聪又找常师傅,认识了慧慧和孙倩,还有后来的音乐学院导师姚老师,孙倩因为写研究民歌论文来到陕北,想跟王宝庆爷爷学习曲子,不想大师们一个又一个地走了,民歌被王爷爷的女人糊了纸瓮子。演唱会在即,搭档没找到,马聪不在状态,这些都让观众为片中人物担忧。
三、叙述策略别有韵味,蒙太奇手法彰显美学价值。影片里马聪眼看爷爷过世,影片叙述了马聪和爷爷共同讨论民歌的黑白片段,马聪回到爷爷的房间,往日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睹物思人,不禁让马聪泪水涟涟,影片的匠心就在于这些东西都是原生态的,但却是经过曹柯梦的艺术加工的。马聪面对洋芋擦擦想起了王燕,让观众们唏嘘不已,我想曹柯梦可能懂得“没有人就没有艺术”的那句真理。影片里不断有回声,《三哥哥》等民歌恰到好处穿插的应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这些陕北人创造的民歌,最终也孕育了陕北人的魂魄。
当然,这部作品也有瑕疵,如没有将男女主角的戏深化和发展,影片便戛然而止,虽给人意犹未尽的观感,却也显露了主角的戏份拓展的不足。
我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原来自认为对陕北了解,看了影片觉得自己对这里仍缺乏认知,影片里那些树立起的人物群像,让我们对这片土地充满敬畏,在新时代社会的坐标上,有这样一部让人迷恋的作品,在榆林人的生活里又多了份营养大餐,对我们都是相当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