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2日
给少儿节目浸润点文化底色
给少儿节目浸润点文化底色
  每当寒暑假期来临,大量的少儿节目开始在荧屏上活跃,力图充实孩子们的假期。近年来,文化类节目的大热渲染了良好的荧屏氛围,文物、汉字、诗词等优秀传统文化搭载综艺节目的外壳在镜头中大放异彩。而如何将少儿节目与文化类节目联结,如何在少年儿童的休闲娱乐时光中潜移默化地为他们树立文化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电视行业践行“将最好的留给孩子”这一信念的必经之路。 

  《光明日报》评:当前,少儿节目领域面临着节目内容形式与少年儿童的兴趣需求脱节的问题,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节目的寓教于乐,需要在方式上进行创新。目前,部分节目已经开始了有益的探索。例如,春节期间央视少儿频道推出的《赢在博物馆》第二季,每期节目虽然是小选手之间的对垒,但是节目将更多镜头用于记录小选手们奔赴自己家乡和对手家乡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的场景,比赛在公布答案之前都留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由他们介绍文物的知识,最终答题得分和比赛结果的比重不断被淡化消解,更多地展示孩子们对文物和家乡的热爱。不论输赢,选手们最终都会收到对方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和节目的趣味性,也为文创产业提供了展示空间。
  “少年强则国强”,一个民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文化自信和主旋律的弘扬应该及早地进入少年儿童的视野。少儿节目本身秉承着以影像的生动活泼教育儿童的社会责任,应该不断探索文化的深度与广度;而在文化类节目风靡,呼唤学习与思考的当下,文化类节目应该将受众扩大到祖国的下一代当中,让少儿节目浸润更浓厚的文化底色,让少年儿童更好领略中华文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