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0日
鼓浪琴韵
鼓浪琴韵
  深褐色的斑驳石阶逼逼仄仄地伸向山里,旁边是同样深褐的山岩,耸立于眼前。岩下一方小畦,齐整的石围里面,栽着绿色和紫色的不知名的花草,畦子的一角站立着十几根竹子,竹叶有的泛黄,有的深绿,迎接着阳光的爱抚。竹丛旁一朵金属质地的大蘑菇发出流水般的琴声,原来是一只音箱。
  这是在鼓浪屿登日光岩途中见到的一个场景。音乐就在不起眼的角落静静流淌,如潺潺的山泉。避开熙熙攘攘的人流,远离喧嚣和嘈杂,走在山间小径上,每一步都能听到琴声,石缝间、山崖下、草丛中、小径旁、座椅里,到处都可以是音乐的栖身之所,或者说,一切都浸泡在音乐之中。正是这种看似随意的布置,却将鼓浪屿的山色海光与音乐的结合达到了极致。
  一登上这座小岛,就有悠扬的笛音拥入耳鼓。回眸一看,在不远的大树下,有人在现场演奏,普通的竹笛,加上电声伴奏,营造出了不凡的音乐空间。再联想轮渡码头上,银白色浮雕的三个大字“鼓浪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正是音乐的颜色,圣洁而澄澈。
  琴声是鼓浪屿的招牌。据说,钢琴这件西洋乐器进入鼓浪屿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全岛现有钢琴两百多架,平均十多户家庭就有一架钢琴。在这样的音乐声中,孕育了不少蜚声乐坛的钢琴家和音乐家,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从这里飞出,钢琴家殷承宗;声乐指挥家周淑安;歌唱家林俊卿;钢琴、小提琴演奏家许斐星、许斐尼、褚耀武;歌唱家殷承基……这片音乐的沃土,是名副其实的钢琴之岛!
  小岛的最高峰是日光岩。岩顶筑有圆台,在这里,远可眺望厦门市区的高楼大厦,近可俯瞰鼓浪屿的葱茏绿树和各式楼宇,整个鼓浪屿像一片巨大的荷叶,漂浮于万顷碧波之中,时浮时沉,波光闪烁;不知是楼建在树丛中,还是树长在楼群里,反正像一座盆景,风姿卓越,美不胜收。
  各式各样的建筑密密匝匝地栖息在岛上,有的白墙黑瓦,有的红顶灰檐,有传统的闽南民居,也有叫不出名字的西洋建筑,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紧紧偎依在一起,仿佛从遥远的异域飞来,飞得倦了,就在岛上停歇。
  这正是鼓浪屿的慈祥。北极的猎猎长风,来到这南中国的海边早已是强弩之末,太平洋的风暴和巨浪,怎能跨越阿里山和日月潭?面对眼前的粼粼银波,面对头上倾泻着的阳光,她怎能不以宽广的胸怀仁厚的心灵接纳这一切?对于广袤的华夏大地而言,她就是一位使者,停息在烟波浩渺的大海边,迎接着日月星辰的轮回起落,目视着风云雾霭的聚散消长,看潮水吞吐,听涛声呢喃。她知道,音乐是无国界的,钢琴和笛子在这里可以奏出和谐的交响;建筑是无国界的,哥特式和拜占庭式都可以在这里相安无事;植物是无国界的,椰树芭蕉榕树棕榈在这里共同撑起绿荫一片。
  这就是鼓浪屿。步履匆匆的我,用相机和双眼饕餮了这一切,这似乎有点奢侈,因为我知道,她值得我坐下来,泡一壶茶,听一支曲,晒一束阳光,枕一耳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