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28日
书界动态
书界动态
  《当代》长篇小说2018年度最佳奖揭晓
  文化艺术报讯 日前,由中国出版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社主办的第十五届《当代》长篇小说论坛暨第二十届《当代》文学拉力赛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当代》长篇小说论坛脱胎于2004年创办的“《当代》长篇小说年度佳作”,至今已举办十五届,其“零奖金、全透明”的评奖原则在业界获得了良好口碑。往届获奖作品中荟萃诸多精品,如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贾平凹的《古炉》等。2018年度评选得票前五名的作品分别是李洱《应物兄》(人民文学出版社)、石一枫《借命而生》(人民文学出版社)、徐则臣《北上》(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徐怀中《牵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梁晓声《人世间》(中国青年出版社),成为年度五佳作品,其中,李洱《应物兄》得票最高,即为2018年度最佳作品。
  当天还颁发了第二十届《当代》文学拉力赛年度总冠军。此评选完全由读者通过邮件、微信和网站投票产生。本届《当代》文学拉力赛评选出三大奖项:“年度中短篇小说总冠军”为任晓雯《换肾记》,“年度散文总冠军”为余华《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年度长篇小说总冠军”为张炜《艾约堡秘史》。 

   肖云儒完成丝路散文三部曲
  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魏韬)近日,文化学者肖云儒第三部丝路之行的散文集《丝路云笺》正式发布,《丝路云笺》和已经出版的《丝路云履》《丝路云谭》构成肖云儒丝路散文三部曲。《丝路云笺》全书60余万字,是作者三次参与“丝路万里行”的文字结晶。《丝路云笺》记叙了肖云儒在中亚及中东欧16国的考察情况。
  作者以半个世纪的阅历,体味并见证着丝绸之路的文化积淀。他以智者才思,广博阅历,回溯历史,放眼世界,以自身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深厚底蕴,为人们讲述着万里丝路上的故事,传播“丝路精神”。在《丝路云笺》中,肖云儒这位古稀老人,飞车八万里,行走三十二国,沿途逐日著文,翻开一部丝路大书。有奇见异闻,有如画江山,有悬疑探秘,有民俗风情之实地体验,有思接千载之历史追溯,有深虑穷究之文化叩问。
  据悉,目前,丝路散文三部曲英文版已面世,俄文版正在翻译,伊朗文版的翻译出版正加快进行中。《丝路云笺》是“丝路万里行之中东欧传奇之旅”的首发之作,是作者肖云儒亲历万里丝路,一部紧贴着丝路大地的散文新作。 

   王芳闻《丝路雁影》获中国诗歌春晚十佳诗集奖
  文化艺术报讯 日前,“诗约北京,诗奔北京,诗恋春晚”2019第五届中国诗歌春晚颁奖晚会在北京剧院举行。陕西诗人王芳闻诗集《丝路雁影》获得十佳诗集奖。当天,全国各地的著名诗人、诗评家、朗诵家,以及诗歌爱好者300余人参加了颁奖典礼。
  王芳闻诗集《丝路雁影》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贾平凹,屈原后裔、中国诗歌春晚总导演屈金星题词;由澳大利亚著名教授、诗人张立忠译成英文;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谢冕、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叶延滨作序。诗集中,作者把唐宋诗词中的古典美与西方现代诗的唯美抒情相结合,试图探索一种新丝路宏阔背景下浪漫清新的“丝路行吟诗”抒写形式。整部诗集把个体生命与西部大地结合起来,作为辽阔的抒写场,使作者的诗歌不再是局于小我情调的“独善其身”,而是拥有“兼济天下”的勇气与魄力,值得深读。 

  党益民《喧嚣荒原》(新版)富平首发
  文化艺术报讯 1月27日,著名作家党益民携成名作《喧嚣荒原》(新版)回到故乡富平,在富平新华书店举行首发式暨分享会。
  党益民,陕西富平人,少将警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六所高校客座教授。出版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喧嚣荒原》《一路格桑花》《阿宫》《用胸膛行走西藏》《守望天山》等十余部文学著作,曾获全军新作品一等奖、《中国作家》年度大奖、巴金文学院年度大奖、北京文学奖、徐迟文学奖、柳青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部分作品在港台出版,还有部分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喧嚣荒原》是党益民的成名作,2002年初版发行。该书曾获《中国作家》年度大奖和巴金文学院年度大奖。修订后的最新版于2019年1月在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有关西部民生的野性而疯狂的史诗,是一部彰显着儒家文化景象的封建家族史,也是一部弥散着党项民族秘史因子、氤氲着神秘历史幻景的文学经典。作品磅礴大气,新颖别致,厚重而空灵,现实而魔幻,极具可读性的同时将反战、复仇、情欲置于极其严肃深刻、冷静宏大的叙事城堡之中,展示了作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非凡的才华。 

  余静长篇小说《墨色》出版
   文化艺术报讯 墨分五色,浓淡有致;人生百味,甘苦自知。陕西省女作家余静的首部长篇小说《墨色》近日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著名文艺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李星评价:“这是一部能够让人得到人生启示与文学美感享受的好小说。”
  《墨色》以书画艺术圈为背景,讲述了两个女孩在求学阶段与老师产生情感纠葛,由此带来对生活、工作和情感的巨大冲击。她们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我救赎。小说作者余静毕业于美术学院,有多年媒体从业经历,其间又在传媒集团旗下的美术馆、拍卖公司工作两年有余。她自言:“相对于大社会,艺术圈是个小圈子,但正因为其行业特殊性,更能够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说:“作为一名文学新人,余静的首部长篇便将笔触伸向这个领域,勇气可嘉。更为难得的是,我们一直能够听到作家深沉的发问:在这个热闹到喧嚣的时代,面对人性的复杂、利害的权衡、情感的纠缠,我们要坚守什么、舍弃什么?我们的内心将如何安住?这样的探讨极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