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21日
浓浓年味仫佬乡
浓浓年味仫佬乡
  迎新春,过大年。转瞬之间又到年关了,到处飘溢着浓浓的年味。
  每年进入腊月的时候,大街小巷便能闻到浓浓的年味,赶“年集”的乡亲们,你来我往,满载着年货兴喜而归。那些民间书法师在圩集上摆摊书写春联,笔墨飘香、祝福洋溢。吉祥如意的对联,货摊老板的叫卖声,大人小孩喜气洋洋,无处不在告诉人们:年快到了,年货准备好了吗?
  位于广西的罗城,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历史文化悠久,民风淳朴,传统节日和大多数民族有相似之外,还具有自己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要说春节,仫佬族相当隆重,从上年的腊月三十晚到正月十五“完年”止,每天都有寓意深远的习俗活动。
  杀年猪。一进到腊月二十甚至更早,在每个仫佬族村寨,到处都能听到此起彼伏尖锐的猪叫声。粗壮的汉子们利索地一把逮住膘肥的年猪,一声吆喝齐力把猪抬上板凳,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放完血的年猪不再哆嗦,壮汉们便把它“咕咚”地滚下板凳来。馋嘴的小孩们想着即将吃到嘴的猪肉和猪血肠,欢呼雀跃:“杀年猪喽!”声音从巷头传到巷尾……不多久,满屋子香味飘溢,小孩子们拿着弧形的长长的猪血肠,香喷喷地咬上一口,相互炫耀,叽喳地满村子疯闹,村寨里溢满了欢声笑语。猪肉用盐腌制,烟熏烤炙,便成了色味香俱全的腊肉。
  守岁。大年夜,家家户户饭菜飘香,美酒醉人,爆竹声声,笑语融融。一家人围着一个大圆桌,吃着丰盛的团圆饭,相互祝福。吃过晚餐,全家老小围坐在地炉边唠嗑,静候“新春老人”的到来,聆听长辈讲叙古老的故事或观看精彩的春晚。一家人要坐到通宵达旦,即为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小孩们拿着鞭炮、烟花,走出屋外点了起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挑新水。大年初一天蒙蒙亮,妇女们便忙碌起来,特别是刚过门的新娘们,她们点起火把(现在电筒取代了火把),燃着一炷香,向山泉呇水走去,争取第一个挑回新年新水。到达呇水边,先插上一炷香,将几文铜钱(硬币)抛洒水中,喃喃念着祈祷的话语,然后舀水挑回,让家里人美美喝上一碗新水,而后才去休息。因新年挑的水,所以称为“新水”。“新水”有“醒水”“薪水”之意,以示新年有薪水,来年发大财。
  走坡。罗城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从古至今,人们就爱唱山歌。说起走坡,其实就是相邻村屯或乡镇的青年男女不约而走出家门到某个山坡上对歌,这个山坡也称“风流坡”。经过几次走坡相会之后,男女双方感情加深,互吐心肠,经媒人牵线,一段美好的姻缘就瓜熟蒂落了……
  舞草龙。从除夕到十五,各村寨的男青年敲锣打鼓,舞着用稻秆草编织而成的草龙游村串户,挨家挨户地给村民们拜年祝福,草龙每过一家村民门口,主人家便点燃一捆鞭炮庆贺“草龙”带福来临,并点燃一炷香插在草龙身上,草龙游完整个村庄的时候,草龙身上的檀香也冒烟起火了,草龙燃烧起来,变成了“火龙”。最后,男青年们把“火龙”舞到村中的操场上,来回舞动,上下翻飞,漆黑的夜空刹时火星闪闪,以示吉星高照、红红火火,年的味道随着草龙的燃烧越来越浓重。
  说起仫佬山乡春节习俗文化,细细数来还有很多,浓浓乡俗寄深情,无处不体现着仫佬族淳朴的乡风民俗。
  浓浓的年味源自浓厚的民俗和脉脉的乡情,寄予着一个民族文化的沉淀和含金量,独具特色的仫佬族文化之花绚丽多彩,四溢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