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红玩具”的监管应该更严一点
从“牙签弩”到“口袋弹弓”,从“网红气球”到“水晶泥”……尽管媒体隔一段时间就要正告大家“这些‘网红玩具’暗藏杀机”,然而“网红玩具”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屡屡受到孩子们追捧,更频频上演“问题总动员”,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南方日报》评:玩具不仅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伙伴,也是启发和培养少年儿童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工具。倘若只是求新奇没有质量,甚至本就是违法违规制造生产的产品,显然会适得其反,伤害到孩子。防范这类问题玩具的伤害,不止在家长监督、对未成年人多加安全教导,更重要的是从监管上着力,强化和完善从生产到流通的前续环节管理,减少其流通到孩子手上的机会。因此,首要的问题是进一步规范儿童玩具的生产和销售。此外,还要从市场监管上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把合法合规的经营要求落实为经营者的主体责任。
警惕互联网时代的数字浮夸
300元能涨1万粉,3元能买100个赞……当下数据造假已成困扰影视文娱行业发展的毒瘤,不仅微博粉丝可以买,跟帖评论可以刷,热搜排行榜也可以买。很多流量明星会有一组甚至多组“数据组”“网宣组”,进行“刷流量”操作。
新华网评:纯靠数字堆砌出的,只能是看上去很美的虚假繁荣,泡沫一戳就破。但问题在于,更多人被流量数据裹挟。似乎一篇文章不是“10万+”,就算不上好文;一条新闻冲不到“热搜榜前10”,就不用谈什么传播力影响力;流量数据多寡,俨然成了互联网时代评判内容好坏、平台优劣、价值高低的唯一指标,成了衡量工作成绩的指挥棒。但是,当流量是刷出来的,粉丝是买过来的,互动评论是批量化生产的,还怎能承载起反映真实市场动态、舆情冷暖的功能?过于倚重“注水”指标,很可能让投机取巧者轻松上位,伤害精耕细作者的热情,最终导致市场和社会逆淘汰。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