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作协系统最近有两件事值得称赞:一是陕西延川县作协纳入事业编制,开创陕西县区级作协先河;二是陕西省作家协会为会员免费订阅《文艺报》《延河》。
11月12日,陕西延川县举行陕西作协“扶贫路上党旗飘”采访调研座谈会暨延川县作协揭牌仪式,并将延川县作协纳入事业编制,成为陕西首个纳入事业编制的县区作协,结束了陕西县区作协“无机构、无编制、无场所”的历史。
今年7月,为响应陕西省作协关于认真落实《陕西省作协深化改革方案》和延川县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文学艺术事业的实施意见等有关精神,经县委常委会议决定给延川县山花杂志社加挂延川县作家协会牌子,同时设立1名专职副主席,增加1名编制。调整后,共核定一正两副,7名编制。这是延川县委健全基层文学组织,推动文学陕军再进军的有力实践,此举对延川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延川是全国知名的文化大县,有黄河历史文化、知青文化,同时是罕见的“作家县”。延川县作协早在1984年就成立,目前有会员65人。其中省级会员9人,市级会员16人。《山花》是延川县县级文艺双月刊,由曹谷溪、海波、闻频等1972年创办,培养和发展了几代“延川作家群”。从延川这块土地上走出的作家中有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以长篇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影响几代人成长的著名作家路遥,有以延川为故事发生地写出《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著名作家史铁生,有亲自培育《山花》成长的“老镢头诗人”曹谷溪以及以《逍遥之乐》闻名全国的知青作家陶正。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得主阎安也是从延川起步开始创作。
唐志强是新成立不久的陕西扶风县作协主席,他表示延川县做法值得借鉴,县级作家协会虽然没有全国性社团那样广泛,但因其密切联系基层,能够根据地方实际开展活动,对地方文学艺术事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延川县作协纳入事业编制,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周明则认为,这是关心文艺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的实招真招,延川县此举“全国少见,值得推广”。
就延川县作协纳入事业编制的意义、影响和示范效应也在逐步彰显。陕西省目前已有部分县区作协在向省作协和延川作协取经,为本县区作协纳入事业编制而谋划着。
12月25日,陕西省作家协会发出名为《关于给陕西省作协会员免费赠阅<延河>杂志和<文艺报>的通知》,对全省3700多名会员来说,无疑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大礼。
《文艺报》创办于1949年5月4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每周三期。茅盾、丁玲、冯雪峰、张光年、冯牧等历任主编。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生前曾对《文艺报》的工作做过重要指示。《文艺报》是展示名家风采,纵览文学艺术新潮,让世界了解中国文艺界的主要窗口之一。《延河》是由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国家一级文学期刊。在将近70年的办刊历史中,《延河》屡开新中国文学风气之先,一直保持着非凡的文学表现,相继推出了一大批扛鼎中国当代文学星空的文学大家和优秀作品,形成了世所公认的品牌积累,成为当代纯文学期刊陈列的标杆性刊物。
在礼泉的省作协会员李昌锋(农民身份)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地说,这是省作协关怀会员的具体行动和体现,以后除了《陕西文学界》,还有《延河》《文艺报》这些文艺大餐可以享受啦。
陕西省作家协会此举真正体现了对全体会员的关爱,对于加强文学事业领导,引领全省会员创作导向,更好地服务联络广大作家,对他们及时了解全国文艺行业动态信息尤其是文学信息,传达中省宣传、文化、文联、作协等部门关于文艺、文化政策,促使、激励他们积极创作具有深远意义和作用。
作者:魏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