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1日
我可以忍住不见他们 却忍不住不去看书
我可以忍住不见他们 却忍不住不去看书
  “来时带来朝阳,走时带走书香。”这是我对这几年安康图书馆频繁进出临聘人员的真情评价。今天又想起这句话,是因为想念着那一个个熟悉的面孔。
  由于编制受限、业务拓展,近年来我馆的临时聘用人员数量超过在编人员,是他们的热忱服务与青春奉献,撑起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半壁江山。但因他们多为刚出校门没多久的大学生,无论为前程、为生活计,都得通过报考公务员、事业编或国企、外企、大型民企,解决入编和身份、待遇问题。因而,基层图书馆往往成了这类人员的临时渡船。他们无论是暂待三四月还是一两年,定然是难以安于现状、安心工作的。
  “那么,你为什么还对他们那么好呢?”一位中年馆员瞪大眼睛质问我。
  我向他讲了小刘的故事。
  小刘应聘时,差点被我给考“掉”了。那天,有9人面试,只招3人,因而设了笔试、口试、才艺三个环节。小刘在口试时抽的题目是:你到图书馆来工作的理由是什么?
  小刘的回答很干脆:“因为我喜欢读书!”
  我出口先给一个“错”,又给一句解释:你是来当馆员的,不是来当读者的;馆员是为读者服务的,而不是来读书的!
  看着小刘茫然的目光,我又补充道:当然,爱读书,是好事;但是,馆员上班读书,就有可能影响服务效能。
  小刘接受了我的观点,讲述了父母、朋友动员他来图书馆的理由:人文环境好,学习氛围好,复习条件好。听了这些大实话,我似乎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想到了自己年轻时的缺书之苦,便动了感情,以试用的名义录下了这个为书而来的小伙子。
  他来上班不久,我就听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有人说他因为爱看书而懂得多,服务好;有人说他因为爱看书而误事多,讨人嫌。于是,这个爱看书的小伙子,成了馆内争议很大、知名度很高的临聘馆员。
  不到一年,他便考走了。我要求安排吃顿饭,欢送一下。有人反对:“才来几天就跑了,刚学会走就飞了;你这样热情相送,会助长不安心工作的不良情绪,说不定还会形成临聘人员的集体不良情绪!”
  我依然坚持欢送,理由只有一条:我们不仅是欢送他到新单位去正式就业,更为重要的,是要给书香社会建设输送一枚成熟的种子!
  实践证明,他确实是一枚好种子。赴任半年间,就在该校建起了读书会,并兼任了校园图书馆的业务馆长,把志愿服务、阅读推广搞得风生水起。我馆举办图书评论征文大赛,他一次性组稿11篇,获奖过半。
  与小刘相同的,还有小李、小余。他们来时一脸朝气,走时一身书香,让人为之欣喜。
  听了小刘们的故事,质问我的人又笑道:“难道你就喜欢他们这样任意出出进进、来来往往吗?咱们这么小个单位,今年已经搞了两次招聘,弄得好多朋友都在笑话我们……”
  我也笑了:这不仅是实情,而且是新常态;随着咱们的业务拓展、社会的就业面扩大,临聘馆员的常态流动将是基层图书馆面临的普遍现象。不过,我所关心的,不是这种频繁的人员流动会给我们带来多少麻烦,而是我们会因为他们向社会输送多少书香种子?
  于是,我又忆起了今年离开本馆的三位青年:
  小王时常回馆,是帮他们单位领导和同事、亲友借书还书。
  小张前天打来电话,推荐两位同事和一位同学参加周末读书会。
  小尹杳无音讯,听说走时曾与同事赌气,发誓:“不混出个人样儿不见你们!”
  想到这儿,我立刻打开手机,试图寻找小尹。微信真是个好东西,不出十分钟,我就在一个群中发现了她。虽然名字已不是过去的真名和网名,但图像却是她的半身侧影。她所发的内容,令我的眼前为之一亮:好呀,你这小朋友!你发的这文图,仍是在读书!
  是啊,小尹仍在读书!她发了张书皮,附了句感言:“我可以忍住,不见他们;但却忍不住,不去看书!”
  我随机问了句:这书不错,咱们馆的?
  她发来笑脸和一句话:“文学阅览室的第2排,正中那个柜子的第2格。我让小刘帮你借来?”
  我立即发去一个“好”——不仅因为这本书,更是因为这个人、这件事。
  好啊!走出图书馆的临时馆员们,只要书香在,咱们的情就在、业就在!
  好啊!离开馆员岗位的小朋友们,书香无处不在,我们友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