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14日
以生命写情怀,是赞美还是警醒?
以生命写情怀,是赞美还是警醒?
  12月9日、10日连续两晚,大型商洛花鼓现代剧《情怀》,在西安易俗大剧院上演。该剧是继《六斤县长》《月亮光光》《带灯》之后,商洛市以脱贫攻坚为题材全力打造的又一部舞台艺术作品。全剧地方色彩浓厚,人物性格丰富典型,语言生动风趣、诙谐幽默,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剧中两任“第一书记”倾力所为的忠实担当,是全国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千千万万个基层干部的真实写照。
  作为“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的参演剧目,该剧以陕南商洛贫困山区为背景,讲述了两任“第一书记”在贫困村扶贫所遇到的一件件棘手的事。故事很简单,扶贫干部宣誓驻村,走访贫困户,为贫困村拉产业,引项目,解决个别困难户的具体问题,最终得以改变贫困面貌。看似极其主旋律的说教故事,但却引发现场观众数次叫好和不断的鼓掌。除演员动情的表演外,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真实。
  该剧以戏剧化的故事情节真实展现了目前陕南山区的扶贫现状。既是扶贫,奋战一线的基层干部和老百姓之间就会零距离接触。所以故事设计了任继军、赵梅等干部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主动请缨到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商山县云湖村驻村扶贫。恰巧遇到跟不上信息的阮大鹏、懒散的吴氏兄弟、钻扶贫政策空子的胡德成及小寡妇花嫂等各种不同心态和家庭现实问题及情绪变化。这些最为底层的人物个个性格鲜明,也分别代表了目前脱贫攻坚中不同致贫原因的贫困户。剧中人的行为虽是艺术再塑造,却如实地还原了部分贫困户致贫的真正原因。通过对这些“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户升级改造,确实能够给现实中的群众树立典型。而剧中不时穿插的花鼓小调,更让这种陕南民间的乡土气息韵味更加悠长,但在现代化舞美灯光的映衬下,唱腔设计戏曲的韵味似乎少了许多。除部分山歌小调的处理外,剧中唱腔花鼓的特色不够浓郁。若更为传统一些,会更具泥土气息,也可以为该剧在打入群众的道路上减少阻力,从而真正“唱的响,唱的开”。
  该剧除了展示扶贫中的具体困难外,也从另外一个方面突出了扶贫干部驻村生活的艰辛。为了改变云湖村的贫困面貌,赵梅等人都以亲人般对村民,相帮相扶,解决实际困难。扶贫党员干部们把自身的病痛和家庭困难抛于脑后,为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找门路……哪怕积劳成疾,甚至失去生命。当“第一书记”倒在扶贫路上时,众人无不潸然泪下,再观台下,也是一片啜泣声。这说明故事真的打动了观众,打动了老百姓。
  笔者曾体验过在陕南山区与第一书记一起驻村的生活。他们工作任务繁重远非朝九晚五所能匹及。有时半个月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他们要入户调研,深入查访。陕南乡间居民居住极其分散,且山高路窄,所以饱一顿饿一顿,摔跤磕绊是家常便饭,加班到夜间一两点也是常有的事,手机定位,明察暗访,填表签字……故事原型地商洛市近年发生多起扶贫干部在扶贫路上牺牲的事迹,一度被称为“商洛现象”。这些先进个人真的应该树立成榜样让“第一书记们”学习?我想大部分人都是拒绝的。拒绝的不是为民出力的“情怀”,而是把死亡当榜样的效仿。据了解,该剧在首演前剧名就叫做《第一书记》。近年来反映第一书记工作题材的影视剧及其他文学题材不在少数。但第一书记让观众的直观感受就是个人塑造,有放大个人的嫌疑。所以该剧改为《情怀》,更能反映这个群体,不管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目标是脱贫,情怀关于人,情怀也关于家国。这样主题便得以拔高,弱化“主角光环”。所以,在脱贫攻坚中,我们要的是这种尽心尽力去“扶真贫,真扶贫”的“情怀”,而非无视生命的个人推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