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视点
第A05版:悦读
第A06版:副刊
第A07版:理论
第A08版:地市
第B01版:书法艺术
第B02版:书法理论
第B03版:理论
第B04版:理论
标题导航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陕北民间美术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18年11月16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陕北民间美术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陕北民间美术
︽舞动清涧︾
《求贤纳士》
《吉祥有余》
︽金蛇舞寿︾
︽安居乐业︾
︽五虎纳福︾
︽花开富贵︾
哪里有人,哪里就有艺术的活动。艺术品的创造离不开艺术家,但艺术品的创造者,并非都是专业艺术家,不仅各种艺术创造活动的专业化分工在艺术史上是相对晚的事情,而且艺术品的创造本身属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活动,从总量上看,多数属于业余行为。
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整个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原始文明的仰韶文化以及商周文化、秦汉文化有着密切的血缘联系。而陕北更是地处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的黄河流域,古老的文化沉淀孕育了陕北民间美术。陕北人以其特有的顽强性格与严酷的自然环境做着抗争,他们在茫茫黄土塬生息、繁衍,他们在劳作之暇以勤劳、粗壮的双手创造了神奇的民间美术:剪纸、面花、布艺、农民画。乡村的劳动妇女们用熟练的劳动工具和原材料,施展才艺,抒发情感。
受到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现代美术的研究与创作,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民间美术,部分民间美术形式甚至逐渐消亡,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传承和弘扬陕北民间美术,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且极富现实意义的问题。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