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算过一笔账,说人的寿命按百年计算的话——也不过36500个时日。而且一般情况下,每天有8个小时用于休憩睡眠;剩余的16个小时,成年前多数用于生存技能的学习培养,成年后也可以说是20岁到60岁体力旺盛这40年间,8个小时用于工作,8个小时才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且还得被体能循环补充或人类情感纠结占用。是的,最耗费精力的是感情纠葛!
也就是说,一个正常的成年人,除了必要的8小时体能休整,8小时却是在为了温饱、自给自足而工作创造生存价值。此外,所剩的8个小时还要被吃喝拉撒、梳洗打扮、谈情说爱和人际交往所耗占,真正能够被自我支配的时间非常有限。而这被称为“8小时之外”的时间,恰恰是彰显个我、成就学业的时段。所以要珍惜分分秒秒,珍惜眼前的物事和人儿。这才有了“一寸光阴一寸金”或“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劝诫和“头悬梁,椎刺股”的典范。
如此算计,难免带有祝祈,泡沫了一些。仔细想想,当下的全球人口几十个亿,能够长命百岁者有几?能占多大的比例?多数健全人真真正正的寿命在70~80岁间,当然不包括那些中途下车或者说各种各样原因夭折的。况且还有20岁前风雨未历的懵懂青涩,60岁后有想法没办法的体衰。可以说,20到60岁这40年间是人真正干事的年纪。就这,这一时段的每天,仍然是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属于自己,合计起来总共4860日不到5000天,也不过116640个小时。难怪有人生苦短的慨叹,能够完全按照自己意愿——比如读书,比如科研,比如书画,比如经商贸易——来支配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因此,有人慨叹“看一个人能否成就自己,就是看他能给自己留多少独处的时间”。是的,要说眼下的奢侈品,不是黄金,不是劳斯莱斯系列豪车,不是范思哲服装的限量版……却是独处的时间!因为独处意味着你与更有价值的时光相伴,延长了自己的寿命。所以,想方设法地独处,便成为智者的清醒!
令人遗憾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把睡觉和工作之外的8小时用于成就事业,反倒是多欲和贪焚,方才有了生活中的万千纷呈———
最典型的是我们举国上下在全民扶贫,迪拜王子却在上海西郊5号作东,8个人一餐享用40万元的盛宴。虽未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烈,贫富之悬殊,反差之抢眼,岂止一个瞠目结舌或者五味杂陈可以了结?!社会的两极,拷问的是天心与公义。
有朋友讲,人每年应当像休假旅游一样,隔三差五固定得去三个地方:一是医院,看看那些患者,想倾其所有地从病痛中解脱。关爱自己的健康应融于日常。二是监所,看看那些因为多欲身陷囹圄的囚犯,悔恨交加中的何必当初。人生没有后悔药,最大的智慧就是在自控中尽量不要出错。三是火葬场,望望火化炉烟囱之上化作缕缕青烟的身骨,尘缘尽了。不管是贫贱还是显赫,来去的通道是如此地一致相向;公平到如同享受空气和阳光!朋友说,我这不是想吓唬挤兑谁,我是想告诉世人这是悟透人生的警示教育。别稀里糊涂,活明白了!
无谓的长寿是时光的错觉,否则行尸走肉何解?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儿?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悲壮,在质的韶涵而非量的稀薄。生命得有价值不是!
非常羡慕那些职业与喜好相统一的从业者,因为他们把自己的追求延伸成了双倍的时间。
微信有云:无论你怎么努力,你都叫不醒那个装睡的人!
愿我们都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