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古称少梁或夏阳,地处秦晋交汇处黄河西岸。因其境内有襟连两省的龙门大峡谷而闻名遐迩。更让人称道的是,这里不仅是史圣司马迁的故乡,而且还是神话传说中“鲤鱼跃龙门”的发生地。“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韩城早就成为秦地北辅最东北的门户。可谓地灵人杰、人文荟萃,“秦晋之好”的美喻,更是妇孺皆知。
我来韩城人民医院工作已有两年。常听当地同事津津乐道其家乡轶事、典故,让我把从书本中读来的故事瞬间与身处的工作环境对应起来。原来,《赵氏孤儿》中的三义士墓就在高门塬堡、安村东南;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八路军就是在我曾下乡的芝川东渡,开赴抗日前线;以“疏”代“堵”,去患泽民,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禹王神话,竟也那样真实地在龙门山留下凿石的足迹……耳濡目染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地域文化的力量!而这地域文化的力量,正是来自中华民族亘古以来的人文光辉!无论是写出“史家之绝唱”的史马迁,还是《赵氏孤儿》里三义士“结了晶的人性”,都激励着我们从医人砥砺前行、向上向善。
无独有偶。2017年8月,韩城市委、市政府与西安交大一附院签约,将韩城市人民医院交由西安交大一附院整体托管。这一改革举措被称为医改“韩城模式”。一年多来,医院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创新动力显著提高。门诊、住院、手术等业务量较前明显增加,影响力明显加强,先后有30多家兄弟市、县卫计局及医院负责人前来考察学习。2018年伊始,韩城市委、市政府要求西安交大一附院韩城市人民医院以打造黄河金三角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凝心聚力把“韩城模式”医改推向深入,做成典范,造福区域百姓。
对韩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现实版的“鱼跃龙门”。按照上级具体部署,医院把“健康韩城”八大细胞工程与开展为期一个月覆盖全市城乡的“感恩家乡、健康韩城行”义诊、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有机结合,循序推进。院两委会的领导、科室骨干和交大一附院驻院专家更是深入一线,为全体医务工作者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在一次次的下乡过程中,我又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们在继往开来的人文精神感召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仁者之风。
心内科主任医师刘江茹是全国“三八红旗手”。9月19日这一天,她在医院抢救完病人后,赴芝川镇的专家义诊队伍早已于7:30集合出发。当那边慕名候诊的乡亲们认为她来不了时,她却顾不上休息片刻,冒雨于10时左右自行赶来。她说:承诺了的事一定要做到、做好,不能让乡亲们失望。9月20日清晨,载着义诊宣讲队的巡回车驶进薛峰川的板桥镇五四村委会大院。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赵亚军,副院长陈丽梅、儿科博士刘丽、泌尿科博士杜岳峰、糖尿病科主任苏宇芳、神经外科主任郑文平等十余名专家,持续为17个自然村聚拢而来的村民讲解各科健康知识,并现场对应检查问诊。一时间,令群众“高山仰止”的大专家就在眼前,距离拉近了,心也热呼了,大家全然就是亲姊热妹,句句都是去疾还健,暖语生馨。村民程某两年前患了鼻咽肿瘤,花了不少钱,丰裕的家庭一下子跌入了困境。副院长陈丽梅是西安交大血液科的专家,在全省鼎鼎有名。她在翻阅了程某的病历后,又详细咨询了病程和治疗情况,立即为他制定了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案,并鼓励他抱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她告诉程某:“交大一附院派我到韩城来,我就有为当地群众服务的责任,我就是治疗这种疾病的专家,这是我的电话号码,今后你有事直接到市医院找我。”看到陈丽梅副院长如此平易近人,丝毫没有大专家的架子,程某和妻子感动得眼含泪光,连连道谢。
农历中秋前夕,院长王健生曾承诺家人共吃一顿饭,以表示常常因公废私之内疚。然而,当爱女打电话告诉他外婆已在家中等候时,他却还在带队义诊。当时,有位64岁的文姓老人主诉:其左耳后长个鹅蛋大的腺瘤,去年6月曾到省城某医院就诊,医生怕担风险,住院9天,也没给做手术。对岳母道完歉的王健生放下电话对文老汉说:“我在交大一附院就是个专门看肿瘤的医生。国庆节后,你到韩城市人民医院来,我给你把这个手术做了。”老人听后直叹:“谁曾想大医院都没能治了的病,如今在家门口还能治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医者仁心,济世仁风。在春风化雨的人文之乡,我与我的同事一起,真切感受着无处不在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力量!与医院先期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这不但是“健康韩城行”活动的基本内涵,而且是市委、市政府打造黄河金三角区域医疗中心的深刻外延!扶贫扶心,扶人扶志,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高峡平湖济仁风!在韩城这片古老的热土上,由来已久的神话,正在黄河两岸与现实交融、上升、精进。迎面而来的,是滹水盘河、万亩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