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捧读纪实文学《梁家河》,首先跃入眼眶的是习总书记发自肺腑的人生感慨。翻开目录: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近平回来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细读每一页、每一个文字,眼前情不自禁涌现出贺敬之《回延安》与亲人相见时的兴奋和喜悦情形,耳畔自然响起浓浓亲情的《父老乡亲》经典歌曲。
几多牵挂,几多深情,在习近平心里,梁家河是挥之不去的乡情,是他精神升华的起点,是他为民做事的信念以及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密密交织起来的绵绵深情!“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会了我做什么。”习总书记如是说。
“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观念,形成的很多基本的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从十五岁到二十二岁,在这个小村庄里,习近平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成长,并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乡土中国。四十多年过去了,铁锁、黑子、王栓、随娃……习近平的这些“小伙伴”已是儿孙绕膝,但耳旁依然萦绕着习近平插队时在土窑洞里、热炕头上说的话:“做行动上的巨人”“一碗水端平”“人来到世上,就是要为人类办好事”“当干部的身上要留住泥土味”……
回顾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这个被习近平视为第二故乡的小山村,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更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远望梁家河,近观张家坝,在脱贫攻坚大战役中,笔者自己也曾有过担当“第一书记”的经历。想当初才驻村到农户家摸底,问过“叫什么名字”“家里几口人”“吃了没有”……就不知道再聊什么,得照着本本念,跟着镇村干部入户,人家三下五除二不但搞清这户家底儿,连收支预算、将来规划都给理得清清楚楚。再看被各级媒体争先报道的“脱贫明星”赵吉学,当时急着建房,可屋基迟迟落实不了,镇村干部现场协调,临时找竹竿帮他丈量,最后干脆用脚用手在地上比划。看到这些榜样,我暗暗下决心向他们看齐。
村支书张凤宝,在村班子瘫痪不健全的情况下临危受命,迅速扭转被动局面,被百姓誉为“拼命三宝”。村主任张平患“斑秃”脱发病,戴上帽子继续“战斗”,全村81个贫困户199人,从调查摸底到制定规划、因户施策、协调动员、督促落实、矛盾调解,他和村上一班人几乎天天跑、周周去、月月到,各家情况了如指掌。三组组长周永森,年过花甲,右腿残疾,不辞辛劳把党的政策和优质服务送到每一位贫困户。
经过无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如今,我所驻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家各户通了水泥路,接了自来水,网络全覆盖,农家小院成了别致景点,人均收入翻了几番。看到张伯李婶搬进新房,赵哥孙嫂家又添了猪仔儿,我同他们一样兴奋、自豪、有成就感。我累,但我快乐!
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有村民专程赶到村委会,说她昨晚梦见干部们戴红花了,还有村民发自肺腑为看望帮扶她的干部献歌……他们舍不得帮扶干部离开。百姓把对党、对组织、对镇村干部和帮包“亲戚”的爱戴 和感激,都聚集到了我这个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第一书记身上,一句“这个干部好”,和一声声亲切的“王书记”,让我百感交集,受之有愧。我心里明白,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组织重视、科学决策、镇村落实、干部乐帮、村民勤干的结果,我不过做到了心静下来、身沉下去,认认真真实施、一件一件办理,在实施、办理当中,我还受到了教育,锻炼了能力,丰富了内涵,提升了素质,我同样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回想驻村的日日夜夜,有欣喜,有沮丧,通过脱贫攻坚战役的洗礼,我真切感受到镇村工作真多、真杂、真细、真实,镇村干部真苦、真累、真忙、真难,越发钦佩比“芝麻官儿”还小得多的最基层干部,更对直接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伯伯”油然而生敬意。人说“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镇村干部把惠民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他们就是现代红军;百姓以干克难,勤劳致富,他们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去年,组织将我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到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岗位,作为新时代基层文学艺术界新兵和领头羊,我深感责任重大。习总书记说:“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当前,全国上下精准扶贫,更需我们冲在一线,创作能够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坚定脱贫攻坚致富信心,增强基层干部脱贫攻坚信念,激励干事创业动力有分量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不朽的传世作品的文艺大家们,曾经撑起他们生活时代的文学天空,就是因为他们把眼睛看向火热的生活现场,看向大地的深处,这是从事文艺创作的本分与良知。
广阔天地永作为,我愿和各位有为之士一道,为无数个“梁家河”续写新时代新篇章。
(作者单位:安康市平利县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