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21日
最相思
老家,那些土而生香的地名
老家,那些土而生香的地名
  在外漂泊得久了,胸腔里吸满了霾,每每这个时候,我就回老家! 

  大巴山里的草木、山谷、河沟、小路和村庄一样都是有名字的。只是有的名字被牢记,有的名字被淡忘!去年,在西安外国语大学读大二的女儿,按要求填写一份档案表时,家庭住址一栏把她给难住了,她用微信发来表格截图:“老爸,我家是住双喜村吗?”
  我感到惊诧,女儿童少年时期是在故乡岚皋县小道河度过的,爷爷奶奶带着,上高中进了县城,上大学进了省城。虽然现在长成大姑娘了,但不至于为家在哪村而捉摸不定吧?
  老家的村子,大多分散居住在一条沟的两畔,形似什么或主产什么就有什么样的乳名儿。比如龙王沟、石板沟、螺丝沟、罐沟、黄泥沟、歇气沟、寡妇沟等等,一条沟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号人;也有以湾冠名的,如茅草湾、水井湾、田湾、何家湾等,这些沟啊湾啊的,顾名思义,多为山峭水瘦,地势狭窄,人们在这里砌一码石坎,凿几丈平地,建四五间房屋,就算安居乐业。但稍稍平坦一点的地方,则是以坝或趟冠之,什么明珠坝、大沙坝、甘竹坝、梨树趟、曾家趟……此类地方乃山里人艳羡的小平川,四仰八叉躺在群山之中,悠哉闲哉,养尊处优,身子无比的金贵。
  集镇上的客栈商铺,牌子名称倒是朴实淡雅,明心见性,绝不像城里动辄就是皇上皇、御公馆、总统阁一类,竭力标榜自己是正宗的皇室血统。
  八年前,我蜗居在陕南百年古镇小道河乡一个名叫“桶耳沟”的沟口处,三间瓦房,土墙木楼,矮矬穷仄,但坐北朝南阳光充足,冬暖夏凉,鸟语花香。古镇有山有水,山是高山,水是溪水,从龙王沟和银杏沟尽头流出,合二为一组成潺潺小河,再一蹦三跳地扑进汉江。现在这条甘洌见底的小河被大汉江牵着小手,奔向首都,成为京城的饮用水。流进京城的是否还有老家特有的地名文化呢?我一直认为故乡老家的地名,是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老家多柴多草,木柴用来生火做饭,百草用来疗伤,山里人是深谙岐黄之道的,早就发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认为人体之病,除喜、怒、哀、乐、悲、思、恐之内因外,乃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侵袭。病了,草木就成了和事佬,煎汤,服下去,让人与大自然和解。
  在外漂泊得久了,胸腔里吸满了霾,每每这个时候,我就回老家!那些土而生香的地名仿佛就是一张疗伤的板床抑或是一把藤编的躺椅,那些沟沟湾湾、道道岔岔就像是一条条新鲜的血管,通向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