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佳妍(13岁)/书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梁家河》封面上说:“不要小看梁家河”,这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去探寻书中的秘密。对这一本书的认识,也就成了一次探险的历程。
为什么不要小看梁家河?书并不那么深奥,很是接地气,所有生活娓娓道来,既是文学的,又是历史的;既是励志的,又是温暖的。书并不厚,向来读书很慢的我,仅用一天时间就读完了,而且还写了好多旁注。书读完后,竟然晚上做了梦,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就历历在目了。近来反复咀嚼,觉得有三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去反复品读,认真体悟的。
一是读《梁家河》,要读“梁家河”的普遍性。
梁家河所描述的,认真去想,其实是中国万千农村和农民的成长缩影。那是一代人共同经受的苦难、折磨,而我们民族伟大之处就在于把这份磨难变成了磨炼。那一种饿不死、冻不死、拖不跨、砸不烂的向上精神终于成为我们的集体人格。
这个时代终于成为了一种回忆。普希金说:那过去了的都将成为美好的回忆!
《梁家河》中提到一本书《浮士德》。魔鬼试图用所有办法满足人类的想法,只是让人类没有希望、理想或者欲望。结果他失败了。人类即使听到掘墓的声音,也当做那是在修建美丽的花园。这就是人类的高贵之处,心中永远有一片阳光。而那个时代,把这样的中国人的血性磨砺到了极致。
再过惨痛的过去都是过去,但是要把它变为一种美好的回忆却并不容易。第一种办法就是人家的经历,自己的谈资,伤口没在自己身上。第二种就是经历者内心非常强大,笑傲这种经历,将这种痛苦踩在脚底下,在残垣断壁上开出花朵。《梁家河》显然要告诉我们的就是第二种答案。越是贫瘠,思想越需要创新,越才能筹谋做出来一些大事,比如在那个年代,习近平带领乡民建设沼气池、打淤地坝,先由习近平发起,接着就是全村全社会的响应,这大概就是时代精神。土地越贫瘠,人的内心越丰富,精神越可贵。
二是读《梁家河》,要读“梁家河”的独特性。
余秋雨写过一本书,《泥步修行》。书中说,人生就是在泥泽中前行,也只有在泥泽中才能更好地修行。回顾《梁家河》的那个时代,就是在泥泞中负重前行的。我们的国家经历了一场修行,然后涅槃重生。而这一修行,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就在陕北,在梁家河,在一个人——习近平。
习近平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在梁家河。”这里正是青年习近平思想磨砺的逻辑原点,具有打底色、辨方向、下决心的作用。
书中告诉我们,习近平在梁家河的那七年岁月是全国经济生活极其困苦拮据的七年。那个时候,人民吃喝不能保证、教育不能保证、休息不能保证,所有的村庄都在努力地从土地里刨食,但是所有的人都不懈怠,热火朝天地劳动,信心满满地生活,即使路途那么坎坷,风雨那么惊人,心中却有无限希望。
人民何以有这种精神?我觉得就必须谈到信仰二字。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在那个年代,习近平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了当地的群众,告诉了我们,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是什么。
先说打淤地坝:他一家一家拜访做思想工作,投入了全部热情,不分白天黑夜,一边指挥一边劳动,主动去水沟旁铲土,抢着干打夯、搬石头等重活、苦活。再说成为沼气专业户:他步行四十里到县城汇报想法,借钱到四川取经学习,铲一米多的土层挖下边的石头,到15里外的马沟挖沙子,一袋一袋往回背,每天两趟,六十里路,负重前行,甚至于为此办起了小石灰厂,终于打破了“沼气过不了秦岭”的说法。
习近平同志信的就是人民,他相信人民会创造更为辉煌的历史,他心中装的全是人民。正是因为他对人民的信任,才有了人民对党的信任。
精神无价!这就是“梁家河”所展现的新时代的中国精神和中国理想。这种理想的底色就是为人民服务;而明确的方向就是对共产党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更加坚定和更加明确;而下定的决心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三是读《梁家河》,要读“梁家河”的必读性。
我认为任何人读《梁家河》,都大有益处。
对于从政者来说,它讲述了共产党干部如何从政。书中讲了非常实用的方法,那就是要走群众路线,要以人民为中心。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融入。习近平同志说:“我就是一个农民。”他能说一口流利的延川土话,把梁家河当家,每天带领大家劳动,下的力气最多,回家还要洗衣服、做饭。他在春天给地里送粪,一担七八十斤,一口气能挑到几里外的山上。夏天担麦子,两大捆100多斤,10里路能一口气走完。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即使在几十年后,梁家河的群众有所需,习近平总会有所应。他每次回家,能清楚唤起每一个曾经玩伴的乳名——“树高不忘根”,这是最朴素又是最伟大的情愫。还有公道。这也是书中反复阐述的执政理念。公道其实就是全面,我们现在说“四个全面”,就是一种“公道”意识的再现。
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梁家河》告诉了我们如何修身养性,如何取得成功,它是一本精彩的励志读物。
一是要有为实现理想奋斗的精神。习近平同志写过八份入团申请书、十份入党申请书,最后终于达到目标。这种不气馁不放弃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探索其深层次的原因,一则因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做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是崇高正确的目标。二则因为习近平同志自身的优秀与坚定。除此之外,纵观全书,所有的成绩都是奋斗来的:所有的路程用脚度量,所有的前进用血泪铸就、所有的信任用汗水浇灌、所有的幸福用实干赢取。因此,这种奋斗的精神蕴含丰富——勇于担当、敢于创造、迎难而上、负重前行、不屈不挠、实干为本、信念坚定等等,这都是我们要获取的精神财富。
二是把读书当做生活方式的学习精神。习近平同志对书的爱是爱在骨子里的。插队时,他每天在煤油灯下读书,以致早上起来脸上、鼻子上都是一层灰。他会跑30多里路借《浮士德》。他说:“读书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他教会了我们修身成长的捷径。
所以,不要小看“梁家河”,因为你看它的时候,有可能就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希望,看到了自己的幸福,也看到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