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18年08月17日
“天下第二行书”
“天下第二行书”
  《祭侄文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书于唐乾元元年。麻纸本,行书纵28援2厘米,横75援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颜真卿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颜真卿的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颜真卿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陉)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被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稿》。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因其掌握和熟练了严格的笔法,奋笔疾书,大处落墨,意在笔先,故而字随情跌,悲恸之处反复涂改,可见其真情流露,纯是精神和功力的自然天成。《祭侄文稿》是由真挚感情浇灌出来的杰作,是心灵的奏鸣曲,是哀极愤极的心声,是血和泪凝聚成的不朽之作,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此作在“忘情”状态下无意识的表现手法使作品产生了无比优美的艺术效果。“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不是在写字,而是在述说心中的悲愤,他不是在搞艺术创作,而是深情地倾吐。这正是创作成功的秘诀,也是经过长期探索而在这非常一瞬产生创变突破的实例。
  其线的质性遒劲而舒和,与沉痛彻骨的思想感情融和无间,此尤为难得。在书法技巧中这是最难的。所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风”,也唯此作品能当之。元代鲜于枢评此作为“天下第二行书”。其实,《祭侄文稿》当为天下第一行书。它是直抒胸臆、无比率真的天然美的典范,而《兰亭序》虽也无上高美,但毕竟是人工美多于天然美。
  元代张敬晏题跋云: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
  青年诗人张凯为颜真卿《祭侄文稿》题诗两首:
  其一
  鲁公笔法继张颠,悲愤题书涕泪连。
  堪与右军长驻世,一门忠孝竞相传。
  其二
  清臣书翰续张颠,挥翰皆因噩耗传。
  篆隶北碑收眼底,文书绝代逾千年。

  薛鑫/整理 
  投稿邮箱:
32981304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