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08月03日
中庭老树阅人多
中庭老树阅人多
  村庄很老了,树也很老了。坐在村庄的怀抱,将目光收紧,盛装古往今来的光亮和温暖。这个时候,人就像一棵树,一圈一圈地长,每一圈年轮里都藏着星辰和日月,空气、水分和养料都被吸纳得干干净净。每一个村庄都有隐秘的信息,每一块石头都有尊贵的身份,每一棵树木都有饱满的生命。我相信,这些树和石头就是村庄的博物志,你能够听得到牛羊、马匹和人的呼吸,在湿润的空气中,轻轻流转。
  古人有:“曲院回廊留月久,中庭老树阅人多。”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明月亘古日斯,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滚滚尘世间,便在她反复起落中推演至今。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
  茫茫天地是宇宙赐予人类的福祉,是我们博爱的父母。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大地无际,迎合苍穹,围成一个浩大无际的房子。这房子只是人类借住一宿的旅店,我们改变不了它,更带不走丝毫;我们拥有再多再长的光阴人生,也只是漫长世纪的一个匆匆过客,偶尔驻足,若飞鸿沾了雪泥,飞然而逝,不留痕迹。但惟其渺小与短暂,才弥足珍贵,就如掌心的一滴水,一不小心,便归为乌有。
  统照山川的阳光常在,盈亏轮回的月亮常在,生命往复不息,就在这样“变”的旅程中守着永恒的“常”。朗朗日月,携带着亘古的信息,弥漫在老树上空。老树和石头一样古老,像化石,在院子里站了很多年,从不迈出一步。流转不定的光阴,停驻在一圈又一圈年轮,树斑驳的身体了藏了阳光、雨露、空气,聚汇成树的精气,弥散开来,安抚了一代又一代人。
  有了这些树,村庄不孤单,鸟儿也不孤单。傍晚,成群结队的鸟儿以极快的速度,从四面八方飞向老树,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诉说着独属它们的情话,整个院子充满了悦耳之声。这样的群体对话会持续很久,直到夜色完全暗下来,才渐渐停息。你可以想象,一树的枝干上、叶丛中,鸟儿们密密麻麻地睡去,你守着它,它守着你,那是怎样温暖幸福的意境。待明朝,又各自分成小家,远行、觅食、戏玩,不管走多远都要再回来,回到老树的枝头,安睡。鸟儿是老树有声有色的孩子,老树是它们集体回归的家园。
  鸟倦飞尚且知还,何况人乎?
  树是自然的灵物,属阳,你若见它亲近,只一眼,就能听懂它深藏的哑语;树也是天地的界桩,扎根深稳,枝繁叶茂。当秋风横扫,落叶如雨,随风飘散,卷着一把泛黄的日子,如一些缱绻一时的往事,化为烟尘,决绝而去。待明年春来,老树守着宿根旧枝,再发新芽。
  老树从来没有丢了自己,人却纵使穷尽一生也难得见到真正的自己。若见到了,便是大开悟,不须佛指一点。其实,那是另一个本来的自己,很多时候,我们走丢了他。黎戈《私语书》说:“很希望自己是一棵树,守静、向光、安然。敏感的神经末梢触着流云和微风,窃窃地欢喜。脚下踩着最卑贱的泥,很踏实。还有,每一天都在隐秘成长。”小时候盼望自己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
  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其实,人就应该像树一样,不需要说话,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一个自然而然的免疫系统,悄悄地为你的生命健康和精神安宁自觉守护。你长一根枝条,或是落一片叶子,就是一个细胞的消失,就是另一个细胞的诞生。一个自己走向另一个自己的过程,就像黄昏渐渐暗下来,灯光次第开放。
  中庭老树,不只是阅人多。阅人的老树长了千年,阅树的人也要跟着长出一代又一代。这是天地赐予人类的最大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