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酷热难耐。八小时之外,我便躲进小楼成一统,在十多平方米的蜗居蛰伏不出,期冀在书籍的海洋中寻找属于“书生意气”的那一份清凉。
也许是性格的缘故吧,我对古典文学情有独钟,特别是古代诗词。不是说现代诗歌没有精品,没有杰作,但同古人相比,整体上那份很中国的味道总是寡淡。不论别的,单单在意境造设上,古诗词总令人心神感悟,想象的飞鸿联翩而至,犹如气功坐禅进入状态一般,使人物我两忘;这样,那热熏熏的高温也便多少有所驱除。
我就是以这样的“读书”状态泅渡着今年的酷夏。我读的是《千家诗》,浅显易懂。不过,炎炎暑期读古诗,纵是浅显也有益。
于是,竹凉席铺在地上,电风扇开在高挡,隔年订在一起的杂志合订本姑且算作枕头,短衣短裤,不计雅拙,我便这样闭门卧读起《千家诗》来。其实,《千家诗》中许多篇章我过去也曾读过。但,古代诗词显然不是一次阅读就能尽识其味的,“好朋友要常来往”。
这样,清诗丽句,便一个个扑入眼帘。“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我们不能不为古汉语叫绝:花儿有香气,月儿有光亮——来个古诗白话,意境全无。“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的这首《山亭夏日》色香味俱全,简直如夏日的一方“水晶石”,使人燥热的心灵妥帖安宁。“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梅月相伴,再加上一个知梅爱月的诗人,还有数百年之后读诗的我,真是“一泓清可沁诗脾(林稹)”,美妙的诗句犹如甘洌的泉水,可以说洗涤了诗心诗脾。
一页一页地翻着,一页一页地读着,不觉陶醉了,入迷了。当然,我也知道,读《千家诗》,也应属于浅阅读的范畴,那喜悦的心情却溢于言表。窗外是炎阳烈烈的暑天,眼中是古代诗人用心智补缀起来的锦绣华章,耳中却是现代工业产品电风扇吹得挂历等物什嗦嗦作响,古代与现代竟如此交融在一起。而人呢,心灵透亮,浸泡在一种大文化的海洋中。斜着透过窗户,只见炽热的太阳在西天焚烧得通红一片,渐渐化为了斜阳,暮鸦便轻手轻脚地点了上来,黄昏凉爽的风徐徐吹来,摸摸身上,汗并不那么的多,人也不那么的热,不觉之间,使人在心里默念起来:“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叶采《暮春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