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新火车站运营
神木滨河西路 城市干道平坦宽阔,道路两旁芳草如茵,市容市貌整洁有序……撤县设市后,神木开始迈进“城市”时代,城市建设以建设现代宜居宜业城市为引领,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发展蓝图,不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扩容提质,市民生活的环境更加宜居,百姓的获得感越来越高。
抓项目惠民生 刷新城市形象新高度 回首过去一年,城市基建项目全面开花,一批批项目开工上马,一批批项目竣工落地。扎根一线的城市建设者一次次创下了城市建设新速度,刷新着城市形象的新高度。
基础设施不断提升 “以前每年冬天都要提前备好煤烧炉子取暖,不方便且污染大,现在居住的小区物业管理规范,集中供暖、供气,居住环境可比以前好多了。”神木旧城区原财神庙巷的武建功老两口曾住在一孔破旧的窑洞里,作为棚户区改造的受益者,武建功用拆迁补偿款在城里买了一处水、电、气俱全的新住宅,老两口高兴得合不拢嘴。
目前,棚户区改造工程中圈马圐圙片区已签订拆迁协议920户,火神庙沟片区完成拆迁86套,九龙隧道南北42户,凯歌楼周边21户也均进展顺利,按计划有序推进。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体系,疏通“断头路”,搞活“微循环”,打造交通环线,提升城市通行能力,完成古城四条大街基础设施改造,建成滨河西路、塔墩沟大桥。东过境至市区入口改造,二郎山至李家阴湾排污工程,改造升级环卫设施,推进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完善建成区停车场、排洪、铺装绿化等市政设施,加快府谷岩溶水饮用水源管线工程建设……这一系列事关百姓利益的民心工程,神木市委市政府全部将其纳入项目建设“盘子”,着力打造布局合理、质量优良、均衡发展的现代新城市。
一年来,统筹做好城市供热、供水、供暖、供气、供电管网工程升级改造,保障城市正常运行。新建4个换热站,完善热网配套工程,城区供热总面积达980万平方米,全面提升市区供热水平、改善市区空气质量;完成供水管网工程和智能远传水表安装工程,新改造、维修城区386处供水管道,完成584户用水大户智能远传水表试点。
公共资源配置更均衡 在2018年神木市政府的八项重点工作中,明确提出了大力培育和引进优质的教育、医疗等民生资源,努力让54万神木人在家门口享受大城市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今年,全市教育建设项目共17个,共计投入资金7.252亿元,第一高级中学、第九小学、气象路小学等9个续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第六中学、永兴九年制学校、第十小学等4个扩建项目正在筹划进行中,第十一中学改造工程及中小学校派出安全隐患维修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第十五幼儿园、第十四小学正在进行前期规划设计及征地等工作。“西沙小学修建得太及时了,孩子马上上小学了,不用跑去城里的七小就近就能入学了。”家住林业小区的王强表示。
市民就医也更加便捷了。今年年初,市医院滨河新区门诊就开始紧锣密鼓装修,预计今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进一步解决滨河新区居民就医难题,缓解市区医院压力。组建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实施基层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计划,新建沙峁、店塔、栏杆堡等基层卫生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水平。加强中医药能力建设,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推进“健康神木”建设。
大力推进城市中心公园、水体景观公园、博物馆、科技馆、城市综合体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项目建设进度,新建城市候机楼,加快形成成熟完备的现代化城市风貌。今年神木市启动了城市中心公园建设工作,拟建设城市运动公园一座、鸳鸯塔山体公园一座、新村水景公园一座和窟野河橡皮坝两座,打造集运动公园、山体公园、水景公园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生态休闲中心及城市“绿心”。城市中心公园总体规划为一核一带六分区,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滨河自然公园,该项目的建成投用将会进一步融合新旧城区,拉通城市格局,提升城市品位,展示神木新形象,成为神木的一张新名片。
加强特色小城镇建设
神木在建设现代宜居宜业城市的过程中,并没局限于市区的小范围,而是面向全市域的大视野,通过加强特色小城镇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安排财政资金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把每个镇、村、社区打造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宜居家园,实现神木新型城镇化水平全域提升,形成神木中心城市建设整体优势。一方面,根据联动发展、差异发展、特色发展的理念,加快推进大柳塔试验区、大保当镇、锦界镇、高家堡镇等重点镇建设升级晋档,打造一批功能齐全、特色鲜明、承载力强的产业强镇、商贸重镇和旅游名镇。另一方面,按照“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的思路,结合榆林全市沿黄城镇带建设,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推动中南部及工矿区镇政府所在地,在镇容镇貌、基础设施、绿化美化、环境整治等方面有根本性的改观,努力实现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植绿色美环境 打造低碳型城市 大力实施“植绿、扩绿、补绿、透绿”行动,推进市区绿化提档升级;高标准推进两山森林公园绿化工程,大手笔谋划园林建设;加强城市道路扬尘污染治理,营造宜居生活环境;公共交通不断完善,绿色出行氛围渐浓……注重生态,是神木一直秉持的发展理念,在这里,每一项工作都以生态为先。
抓好景观提质工程
为了打造宜居城市、品质城市,神木接续实施城区园林绿化美化工程,城市生态景观质量持续攀升,绿化提档升级,城市绿化由单一平面向多彩立体化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东山森林公园林区道路长18公里多,道路两旁栽植蜀葵、二月兰、石竹、波斯菊等多年生花卉,近3万平方米。道路两旁绿化美化起来后,市民也喜欢走出家门,观赏风景,呼吸新鲜空气。“往常上山满眼尽是绿色,虽然环境好多了,但是有些单一,时令花卉栽植起来后,风景更不同了,不仅享受到了绿地,更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正在九龙山公园带孩子散步的市民刘艳说。
一年来,神木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建设“美丽神木”为主题,以“面上大植树,窗口植大树”为思路,以建设“五型林业”为目标,着力推进造林绿化,强化资源管护,加快产业发展,截至目前,神木已陆续建成杏花滩公园、杨家将文化公园、和谐广场公园等十大生态公园,建成和谐广场、人民广场、迎宾广场、杨家将文化广场、杏花滩公园和大兴游乐园等9个绿地广场,建成区绿地面积1033.85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5.65%;绿化覆盖面积1151.8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9.72%;公园绿地面积249.4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6平方米。城区呈现出了“林城相抱,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森林城市美景。
既要建设美丽城市,又要营造宜居生活环境。全市在抓好绿化美化工作的同时,对城市道路扬尘污染治理亦不放松。市城区采取了洗扫车“吸尘”、多类型洒水车“降尘”、优化作业模式“控尘”等多项举措抓道路防尘治理,目前,建城区机械化清扫率82%,主要车行道机械化清扫率88%,极大地改善了城区大气环境。全市所有建设项目要严格落实“洒水、覆盖、硬化、冲洗、绿化、围挡”六个100%措施,施工现场整体环境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得到有效防治。
绿色出行已成常态
“家门口就有公园、学校、医院,不仅居住环境变好了,出行交通也越来越便捷。”和市民王勇一样,居住在滨河新区的市民都有同样的感触,从出行只有1路公交车,到开通10路、5路公交直达城南郊杏花滩公园,各个小区也逐渐设置了公共自行车站点,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空间和覆盖面逐渐增加。
截至目前,公交运营线路11条,运行公交车105辆,日均客流量9万多人次。除了增加公交车辆,完善路网之外,公共自行车和租赁点的完善亦为神木公共交通锦上添花。截至今年6月,共投放2500辆公共自行车,90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共办理公共自行车卡片41570张,借车总数1750多万次,其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被市民认可和欢迎。此外,随着千人环城骑行、东山徒步行、千人植树等活动的开展,市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环保意识和参与城市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也逐渐增强,让绿色神木踏美而来。
树文明育新风 提升百姓幸福感 2017年12月13日,神木市从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捧回“省级文明城市”的奖牌,标志着全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现在的神木越来越有魅力了,城市环境好了,生活更舒适了。”
文明细节现“真章” 通过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在神木,社会文明行为渐成风尚。
“以前我并不知道文明城市到底意味着什么,只觉得工作量比以前大了很多,要干很多活。”从事环卫工作15年的刘俊连,用手中的扫帚“扫”出了文明“真章”,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化,“如今,城市不仅比以前干净整洁多了,乱扔垃圾的市民也少了许多,大多市民会主动把垃圾扔到垃圾车里,市民的素质提升了,我们的工作量减少了,工作时的心情也好了。”
从改善城市市容环境到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让市民生活得更健康、更舒适。退休工人方志明坦言,“现在,文明似乎已经成为神木人的一种习惯,无论是各个部门还是普通市民,以前大家都是被动接受,如今变成了主动参与,这种观念上的转变使我们共同生活的这座城市越变越好。”
文明礼让成风尚
5月1日,神木首个交通劝导学习点投入使用,该学习点主要是对交通违法行为人进行再教育、再学习,从而有效减少闯红灯、越线、不礼让斑马线等不文明交通陋习和安全隐患。“我以前过马路比较随意,看到没有车辆就直接走过去了,后来在交通劝导学习点抄录了一次保证书后,觉得十分羞愧,闯红灯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太不负责任了。”市民刘洋表示,交通劝导学习点对他的教育影响很大,自己再没闯红灯,开车时也会自觉礼让行人。
如今,斑马线前机动车礼让行人,公交车站排队候车和公交车上让座成为大多数市民的自觉行动。
为创建文明公共交通,让广大市民群众有一个文明和谐的乘车环境,公交车站还有专门的劝导员,尤其是学校放学期间,为防止学生拥堵,劝导员会引导学生文明乘车,让文明乘车成为一种习惯。已经驾驶公交7年时间的王利霞,她真真切切感受到这几年神木市民文明意识显著提高,“乘客上车整齐有序,主动投币、刷卡,车厢内随便乱扔垃圾的现象也少了,虽然工作辛苦,但是心情挺好的。”
身边好人扬文明 “我是一名志愿者,指挥过交通,所以现在过马路坚决不会闯红灯了;我清理过环境,所以现在绝不会乱扔垃圾……”在神木,文明的传播离不开这些志愿者,他们身穿红马夹、头戴小红帽活跃在敬老院、社区、大街小巷,开展慰问老人、健康义诊、扶弱济困、文明劝导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神木坚持把治城与育人相结合,不断深化“厚德神木”建设,积极开展“身边好人”评选,实现“评出一个、带动一片”。走进人流熙熙攘攘的东兴街,两旁的公交站牌广告栏内,可以看到各类好人先进事迹,让广大市民在闲暇时间,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教育,也托起了城市文明新高度。市民刘萱说:“我和儿子日常出行主要乘坐公交车,我经常利用等公交车的时间给孩子读不同广告栏内的好人事迹,孩子真的很感兴趣。”
为展现文明城市风姿,神木通过强化“神木好人”、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夯实多层次精神文明基础。积极探索“志愿者+行业服务”模式,全力支持志愿服务团队发展,让文明滋养市民。深化“书香神木”建设,实施“图书馆+”计划,提高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大剧院、大礼堂等公共文体设施利用率,培育“知书达礼、人风理至”的市民。鼓励支持文学艺术创作,讲好“神木故事”,着力创作一批彰显神木特色、体现时代风貌的文艺佳作,让文化浸润城市。
道路宽了,交通畅了,绿地多了,空气好了,城市美了,居住更舒适了,文明新风洒满城,现代宜居新城迈步来。
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