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06日
【孔明专栏·一孔之见(28)】
坐家
坐家
  写了几篇文章,就常常被人介绍为“作家”。说心里话,我倒喜欢被人理解为“坐家”。不,不是谦虚;当然,也不是矫情。何谓“坐家”,且听我道来。
  我是学生出身。毛泽东说:“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别样”并没有学多少,“以学为主”倒名副其实。上课,自习,读书,都得坐着。自小学一年级开始,到大学四年级毕业,凡十三年半,都“以学为主”了,也就是以“坐”为主了。总不能自诩“学家”吧?自称“坐家”,心安理得也。
  步出校门后,所谓走进社会,其实未必真“走进”了,我总觉得自己一直在社会的边上,“走”的时候少,“坐”的时候多。或问:“却是为何?”答曰:“职业使然也!”已经工作三十一年,从未离开编辑岗位。编辑的职责或者说“神圣使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刚当编辑,还真不理解这句话。编辑当久了,身体力行了,有心得体会了,就真以“为他人做嫁衣裳”自许、自诩、自命不凡了。“为他人做嫁衣裳”,是坐着做的。上班一整天,从早坐到晚。春夏秋冬轮回,坐是常态,坐着是工作,屁股不挨椅子那才是晃荡,玩忽职守。一年又一年,年年如坐禅,可不就是“坐家”么?职业编辑的职业病:颈椎病,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疼,等等,都与坐有关。如果晒屁股,男的、女的,屁股上长茧的多半是“坐家”。谓予不信,可以查验,反正我的屁股就有茧,至少证明“坐家”之自谓,并非自吹自擂也!
  编辑是正业,我还有副业,就算业余爱好吧,那就是写作。其实编辑是否坐着,多半靠自律,习惯成自然。立着看稿子,不行吗?写作呢,则必须坐着。说白了,想当“作家”,首先得当“坐家”,坐得住冷板凳。如果整天一门心思想着“采风”呀,“笔会”呀,“研讨”呀,“沙龙”呀,“坐台”呀,登台“亮相”或者“表演”呀,与名家或者粉丝合影呀,往镜头前蹭着展示尊容呀,那当然另当别论了。不是所有的“作家”都甘愿坐冷板凳的,所以不是所有“作家”都算得上是“坐家”。一些“作家”,人家就是社会活动家嘛!至于区区在下,就不谦逊了,自领“坐家”可也。我,孔明先生,当之无愧的“坐家”也!
  正业和副业之外呢,还有一“癖”,或者一“好”,也算得一“业”——副业里的副业,那就是读书。当编辑,不读书行吗?搞写作,不读书行吗?蚕要吐丝,得先食桑枝;蜂要酿蜜,得先采花粉。蚕丝是真丝,蜂蜜是天然蜜,好东西确乎好,可来之不易。蚕食不易,工蜂辛苦,都是可想而知的。读书,美其名曰“雅好”,或谓“乐在其中”,然而长年累月如此,也等于坐冷板凳,是否“不易”呢?是否“乐在其中”一如“恋爱”呢?真读书人甘苦自知,不足与外人道也!
  不坐可乎?只要与文字为伍、为友,不坐不行。坐得住,坐得稳,坐无怨言,坐白了头发,非“坐家”而谁?世间一些人,譬如“坐家”,就是“坐”来了。甚至可以说,“坐”是宿命。此“坐”也,体力劳动者或生羡慕,这可以理解;非体力劳动者,若有人羡慕,多半是想当然耳!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却是为何?成语“席地而坐”的“坐”可加深理解这句话。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即此“坐”之本义也。这样“坐”着,一时三刻尚可,一天到晚试试看!一年到头,岁岁年年,坐犹如此,那啥滋味,真不用想象了!
  三十六行,行行都有这样那样的优越感,也都有这样那样的适得其反,不是吗?古往今来,最好的职业我不说,各人都心知肚明吧。我嘛,编辑为业,写作为好,读书为乐,此“坐家”之本分也。不生非非之想,便安分守己吧。当个“坐家”其实也不错,总比体力、苦力从业者轻省吧!想来,这也算得上天眷顾,唯有感恩了。既然是坐家,还是别辜负了上天美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