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2版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15日
从一块匾额说起
从一块匾额说起
  一日闲来无事,在街上溜达,僻静之处,发现一块斑驳的匾额,虽历史久远,但那种磅礴的气势,隔开时空,让人叹为观止,不由地折服。凑近了瞧落款,方知是一位不知名的草根书法家。感慨半天,踯躅前行,猛然抬头,只见一硕大鎏金匾额,刺人眼睛,可惜字体歪歪扭扭,不堪入目,看落款,原来是一位级别不低的领导,官字啊!对于这一现象,我恍然彻悟,清醒。
  中国的书法源远流长,可以称得上是国粹的一种,有历史的传承,更有中国书协以及辖下各级协会的众多会员为证。此外,当然还有很多民间的草根书虫,也强烈地渴望加入这些协会,在国内各种书法展和赛事上,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被碰得头破血流,仍痴迷于书法之中。
  社会有太多的潜规则和特权条款,要想进入那个圈子,必须为此浪费不少大好光阴。此外各种赛事还有琳琅满目的收费事宜,说白了就是要你的钱。最后你还能有积极性吗?没有资历,没有名师指点,只有执着的信念,如果连吃饭都成问题,你还有多少精力需要磨练。太渺茫了,跨不进正统的门槛,一辈子也就与精英无缘,只能如野草般自生自灭。
  买完东西,又路过那个领导书写的匾额前,变换了几个角度,调整了数次心态,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晋王之味道,纯粹的官字,没有丝毫的审美可言。想想那个不知名的书法家的落款,甚是怅然。偌大的中国,像这样的官字一定不在少数;我很诧异,你吹我捧一番之后,趋炎附势者和心安理得者,让那些官字分布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与其一起构成了中国社会一道独特的风景。
  我为书法艺术感到悲哀。功利心驱使,纯粹的艺术没人理会。其实这种现象何止在书法上,在文学创作上,在美术创作上,在音乐创造上亦如此,是谁让那些不入流的糟粕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所谓的“墨宝”,带来的好处是物超所值,双方背后的动因不言自明。
  人人有写字的权利,平民阶层和大人物的职位悬殊太大,难怪草根书法家暗无天日,我想说的是,他们写字的权利在某种程度上被无形剥夺了。把翅膀还给鸟儿吧,其实鸟儿会飞;把梦想还给那些平民书法家吧,其实他们只需要一些生存的土壤。
  灯下,翻看《中国书法简史》,感受着国人从蒙昧到觉醒,从绚烂到振兴。古语云:文人宜散不宜聚,宜在野不宜在朝。我想书法亦然,但愿以后我们的后人,不要在博物馆里才能看见王羲之这样的字,不要以为当官的都是书法家出身,这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