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15日
“摇号”式公共管理实为“懒政”
“摇号”式公共管理实为“懒政”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公共资源确实具有有限性,因此,有关部门在其分配上采取规模化的“抓阄”形式——摇号,貌似已经成为解决人口与资源矛盾的普遍方法。应该说,这一方法既具有某种形式上的公平性,同时也在短期有较明显的效果,因此也可以说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各个领域频频“摇号”,显然就大有问题了。我认为,“摇号”背后,并不是那么简单,它既说明原有资源分配不公造成的难题,也说明政府在资源分配上管理权限过大,解决不好,又不想放权。这才是造成这一怪象的根本原因。
  “摇号”的公平是概率上的公平,但决非实质性公平,它把个性的差异性给抹平了。同时,“摇号”还会刺激人们为提升“中奖率”而盲目加入,这更加大了资源刚需者得到满足的难度。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摇号”确实是一种“懒政”。
  公共事务管理、公共资源分配不可过分倚重“摇号”。相关政策出台前,相关部门应深入调查分析,明确政策对象、目标、手段。可以依托专业智库和其他机构的支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稳定性,让民众看得见效果,有稳定的预期,能安心地等待而非盲目参与“摇号”,促进社会治理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有比“摇号”更好的做法,那就是不“摇号”。这不是玩文字游戏,可以分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应尽量减少政府在资源分配中的权力。许多资源分配其实是可以交给市场的,由市场来配置资源。有些专业领域的资源配置问题,可以交给行业协会和民间组织来协调解决,政府可以起组织作用,但不直接决策。第二,即使由政府部门来分配,也尽量不要采用“摇号”的方式,而是对所需人群进行精细化调查统计,这对政府的监管程序是个考验,但做好了则可大大提升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