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相比,以“新时代·新格局·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丝博会展现出极强的创新意识和变革意识:展区设置更加市场化。21年来作为丝博会前身的西洽会,都是以省区市为单位设展。但是在本届丝博会上,除主宾国、主宾省区外,其余展区皆按产业设展。展馆企业更加专业化。本届丝博会按专业设展。在同一展馆,同一领域的上下游产业链基本完备,让专业观众能够走一馆而知行业大势。展会品牌更加国际化。本届丝博会将名称改年为届,更加符合国际品牌展会命名惯例。
诸多新变化,为这场经贸盛会增添了许多色彩,不仅为国内外展商搭建起一个高端交流平台,也让陕西人民在家门口享受了一场文化科技大餐。今年丝博会,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展馆主要吸引专业观众观展,除主宾国英国、马来西亚,主宾省区贵州、天津,主题市延安外,其余展区皆按产业设展;而产品展销则设在西安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的特色产品馆。
对于这样的展馆安排,大部分观众表示“很有看头”,展览设置更加人性化,观展体验比往年有提升。但也有市民表示,展馆设展有重大调整后宣传不是很到位,不知道绿地笔克还有一个分会专门展销商品。
西安市民谢女士今年是第一次逛会,她告诉记者,这些高新技术的展示,还有一些智能化、新功能的产品让她觉得很新鲜。曲江会展中心的展设排布比较宽松,展厅面积都比较大,和平时那种人挤人的场面相比有很大进步。
与谢女士有相同感受的任阿姨是位退休工人,已经有五六年逛会经验的她这次是专门从渭南坐高铁来西安。往年来逛感觉产品种类和数量繁多,今年感觉实体的东西比较少,概念的东西比较多,主要是科技成果展示。虽然现在退休了,但她想通过丝博会看一看世界各地的人都是怎样生活的,以及他们拥有哪些超前的科学技术。虽然感觉新颖,但任阿姨仍然觉得曲江的展馆都是面向企业和政府的,面向老百姓的东西太少。
5月15日,丝博会最后一天,绿地笔克会展中心特色展馆许多参展商开始低价抛售商品。来自绥德的展商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已参加了好几次西洽会,“我觉得今年的展会人流量不大,这次带了很多东西但是卖出去的不多,很多客商往年都是直接提货的,今年很多人嫌远,就没过来。所以还积压了很多货。”
本届丝博会在绿地笔克展销的参展商销售情况相较往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台湾参展商黄女士给出建议:“作为展商,我们还是想赚钱,往年的人流量大,我们向顾客展示商品和公司的机会会多一些。但是今年到分会馆,人流量不是很多。如果要设置分会场,一定要提前做好宣传,哪些是只展不销,哪些是展销合一,一定要让消费者知道。”
作为今年的主宾国之一,马来西亚的展馆设在曲江会展中心A馆,收获颇丰。马来西亚外贸促进中心成都代表处主任钟润章接受采访时说:“今年是第一次由我们马来西亚官方牵头主办并且作为主宾国之一,组团带了40家企业和商会,以及8家政府机构来到西安参展,参展企业主要涵盖了食品、日化用品、医疗和旅游等方面。这次过来参展主要是想了解和考察这边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产品,借助和西安市民的沟通交流,更清楚地了解我们的产品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销售、口味和包装方面等等,以便企业日后调整和改进。目前,马来西亚已经跟四川的一家跨境电商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这个项目投资1.6亿元人民币,主要生产日化用品,涵盖牙膏、沐浴露等类型产品。”
未来,马来西亚希望能够与陕西特别是西安,在农业、旅游、医疗、教育和艺术等方面密切合作,各取所长,共同促进文化交流。
文化艺术报记者 梁飞燕 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