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光鼎
陕西经贸学院原院长、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西安市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科协副主席等职。现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终身顾问,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专家组成员,陕西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总顾问,中商联商业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等。
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和正在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根据中央部署,开放的步伐还要迈得更大。对于我们内陆城市来讲,加大开放力度非常重要,特别是国际交流。丝博会在这一方面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每年有很多国外企业参展、国外元首参会,还有许多展馆直接进行交流签约,这对于陕西进一步的开放无疑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从这几年丝博会举办的情况来看,效果显著。今年各个团签约情况很好,特别突出的开发区有:高新、西咸、经开、杨凌、航天等,都引进了较大的项目,对整体经济发展非常好。陕西省内各个团也都不错,渭南、安康、汉中等地以及西安市各区县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丝博会对国际、经济、社会的影响总体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特别关注,每年的签约落实到位情况。过去往往签约一百多个亿,实际上能落实百分之十几就很不错了。现在看来,如何能让以后工作更扎实,如何能将签约履行率提高,是件重要的事。
从陕西经济发展来看,产业结构存在很大的问题,多年来我们也在研究这一块。拿英国来说,它的GDP百分之八九十都是来源于服务业,其中也包括金融、旅游等产业。在这一方面我们相比于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总体还有差距。再比如文化产业,这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光是形象,效益上来讲也很显著。陕西省是文化大省,真正的文化产业我认为还未做得很好,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今后服务业、金融、旅游、文化产业才是我们更需要着力发展的。
通过丝博会,如何能通过引进项目将产业结构调整,营造发展第三产业的氛围,来加强陕西发展?关于陕西省和西安市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的课题,在我手里就做过四五次,目前这是一个应该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金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血脉。据我统计,现在11个省的副省长都是从金融系统选派的,可见中央特别重视金融业的发展。在海南成立自贸区,习总书记讲话、李克强出访日本都提出金融业的开放,现在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外资都可以进来,陕西应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
此外大力发展环保业也是为子孙后代造福。还应该有巨大的发展。
所以,丝博会应围绕一带一路计划,引导海内外企业家更多地带来一些符合陕西主导产业和国家着力发展的产业项目。现如今丝博会规模很大,不像前些年引进项目没有目的,谁想来就来。要有意识地加强陕西“短腿”部分,着力引进我们急需的项目,向未来发展前景较好的产业靠拢。
本次丝博会最大的亮点是:友好城市、友好州的建立,对于陕西扩大国际交流有着相当好的促进作用;政府非常重视,书记、市长亲自上阵推荐项目、推销产品,服务意识增强,值得提倡。这次分会场活动组织有些官方化。组织者对尖端领域不熟悉,对前沿的把握意识不足,较为传统,比如区块链技术的研讨,往后可以加强这方面的信息储备,与其他城市进行错位发展。文化艺术报记者 陈慧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