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翻旧物,竟整出两个BB机。本想不假思索,随手扔掉,须臾间些许记忆闪过,那份酸涩,那份搞笑,翻江倒海般腾搏。放书桌上注视,一大一小,大的属早期,稍显粗糙笨拙,小的款式精致考究,振动静音功能均已齐全,倏生圣器般的敬畏,一时半刻竟有《三国演义》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定义。如果有人收集兴建人类通讯设备发展博物馆,敝人会毫不犹豫毫不吝啬地捐出。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手机还叫“大哥大”时期,裤腰间显摆地别着一个BB机,那才叫牛啊!实在是一种富裕的身份象征。期间留存的记忆一时半刻真还忘不掉:
出于工作方便,某单位决定给相对重要岗位的人员配备BB机。买几个,多少价位,据说都得报有关部门审批。通讯工具么,何况为了工作,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这不,秘书和内勤给配了。给秘书配,没什么说道;但给内勤配,会计和出纳就有些不乐。这日,恰逢会计从女厕所出,一位年长的同事无意问配没配。会计快人快语,答早配了,是爹妈给的,一蹲厕所就“沙啦啦”地响起(撒尿声)!说完是一脸的洒脱。问者尴尬哑然。
也有朋友间通过BB机开玩笑、恶作剧的。说的是,一个雨天,一友发来“请XX吃饭,速到XX饭店”。接信息的朱姓朋友信以为真,骑了摩托去了。不见人影,以为自己早了先,便在饭店的前厅候着。久等不见,寻了前台电话打过去问,对方哈哈笑,乐翻了天。想想雨中的情景——朱姓朋友落汤鸡般气极败坏地回返。
到后来,手机业已广为使用,X县传呼公司服务对象只剩一个,但每天仍得安排寻呼人员正常运行,不敢骤停。主要的原因是,一部门副局长使用BB机已成习惯不愿停。有人递话说此业务准备终止,该局长和颜悦色地说,它敢!寻呼公司总该讲点商业道德吧!它真要这样,我将到法庭上去维权。听听,这话才叫硬气,掷地有声。没法,寻呼公司经理提了见面礼上门,说我们非常敬重你的选择,但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这最后一部BB机公司仍得按部就班,这不光是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还是国有企业整合转制的阻力。说到后来,提议干脆由他们公司出面,和手机公司协调,给局长大人打折买一部手机,以便寻呼公司彻底停业。局长这才释然,说这倒不必,我又不是买不起手机,我要的只是个说法。问题得以解决。
再往后,从媒体知,国外一些养殖企业,为精于管理,在牛身上装有BB机。这犹如同志,我们叫了几十年,待后才知在西方特指同性恋;最最主要的是,这科技到后来竟普及到了出没歌厅酒吧的小姐,这就由不得让人唏嘘。而这些年,谁要被直接呼以“农民”、“老实人”、“小姐”,那才叫个糟贱。你别说,同样的词,在不同的时空会有不同的涵义。舞文弄墨者真还得注意,否则也会整出诸如“老兄过奖啦”,便有人接茬“你坐的船?”的笑话。
到此便有了笑不出来的感觉。想想眼下各种各样的手机,竟成了互联网的末端,QQ、微信使用广泛。不由慨叹:社会这个发展,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以上,也就算点对科技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