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4版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16日
浅议比尔·维奥拉作品中的东方意象化叙事
———以《殉道者》为例
———以《殉道者》为例
  比尔·维奥拉在西方当代艺术领域中是一位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视像装置艺术家,1951年出生在纽约奎恩郡。他1972年开始从事视像装置艺术创作,迄今为止,先后创作了一百余件作品。其中,为雅典奥运会创作的《救生筏》、为有着300余年历史的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创作的《殉道者》以及《惊骇五人组》等作品对西方当代艺术的创作主题趋向起到了引领作用。
  尽管比尔·维奥拉在一部分作品中有“重新引入宏大的叙事方式,在当代艺术中融入神秘的新事物”淤的特点;还有他那些最为引人瞩目的反映“自我意识中的生与死的话题”于的作品;还有如中国批评家皮道坚在比尔·维奥拉在中国举办回顾展的开幕式上所说:“他的作品集诗、哲学和艺术与一体,他关注的是生存最根本的问题,关注的是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比尔·维奥拉的艺术能让我们从现实平庸琐碎的生活中抽身出来,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去体会、去感受人类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但是,比尔·维奥拉作品中所独有的东方意象化,却没有在当下引起国内当代艺术理论家们的关注。
  比尔·维奥拉的东方意象化叙事,对于大多数当代艺术理论家们来说,往往会从他作品中蕴涵的宗教(基督教、禅宗)意识里有所感知,但多数的阐释认为比尔·维奥拉的这种宗教意识是一种汲取了东、西方宗教精神之后的生命情怀。而没有关注到他作品中构成生命情怀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较为纯粹的东方意象化叙事。
  西方的艺术作品涉及到意象化叙事及意象理论的形成,始于20世纪初叶。其中最著名、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意象派艺术家埃兹拉·庞德,他认为艺术作品应当描述意象。他解释意象就是一种在一刹那间表现出来的理性与感性的集合体。
  埃兹拉·庞德的意象说,对20世纪中叶之后的一批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著名的如罗伯特·劳森伯格、如塞·托姆布类等等。但有一点应当注意到,埃兹拉·庞德的意象理论和意象艺术创作,其灵感多来自中国的古典诗歌和日本的俳句,他本人对中国典籍的研究亦较为深入,翻译过《大学》《中庸》《论语》。从埃兹拉·庞德这位意象派艺术家身上,其实已经可以看到,西方意象理论的源头来自于东方——中国和日本。
  意象一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周易·系辞》中就有“观物取象”“立象已尽意”——意的具体所指就是个体生命内在的抽象化情绪、思维。象,是具体的物化形态。意需要借助于象来呈现、物化。这一点,在西方当代艺术创作中曾经被观念主义艺术家汉斯·哈克等人在作品的叙事中有所借鉴,但直到比尔·维奥拉这里,东方的这种意象化叙事才被他放在了一个显著的位置。
  比尔·维奥拉之所以如此,其原因主要来自于黄丽诗所认为的他宏大的叙事方式。而此叙事方式又来自于他叙事主题的宏大——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追寻,对宗教精神的叙事。无论是叙事方式的宏大,还是主题的深刻,对西方的艺术家来说,都不新鲜,这几乎就是西方启蒙运动之后,所有艺术家关注的主题。无论何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几乎都被此前的艺术家尝试已尽。
  但到了比尔·维奥拉这里,比如说他著名的《殉道者(土、气、火、水)》。这是一件鲜明的具有宏大叙事特质的作品,其主题更是深刻而永恒——探讨世俗的人(殉道者)被赋予宗教精神之后所具有的坚韧与不屈,以及生命最终的涅槃。这些是比尔·维奥拉内心所欲表达的颇为抽象的一种对人(殉道者)与宗教之间关系的思考。其意不可为不高远。但以意立象,将其物质化的呈现出来完成叙事,从根本上说,只有抛弃过去的所有艺术表现形式才有可能有所呈现,也才可能被时代所认可。
  比尔·维奥拉用四块竖屏高清显示器,组成整个作品的物象形式。这四块竖屏高清显示器与中国古典绘画中的条幅作品在形制方面有着相同的视觉感受,而当四块竖屏高清显示器出现画面的时候,人被置于画面的中间最底端,人之上是超过三分之二的留黑(中国画为留白;显示屏底色为黑),此一构图,在西方无论是古典或现代,乃至当代艺术时期的架上绘画,或者是动态的视像装置作品,实属罕见,明证着比尔·维奥拉对中国绘画形制、构图的具有超现实意味的借鉴与混融。其实也只有从形制、构图入手,才能更准确地以象达意。这一点,比尔·维奥拉比起他的前辈艺术家借鉴中国传统艺术要更为彻底得多,比如二战之后美国艺术家马克·罗斯科等人对中国书法的研究与借鉴。
  比尔·维奥拉的作品《殉道者(土、气、火、水)》就是在上述完全中国化的形制、构图中开始了他的东方意象化叙事,准确地传递出了他对生命在宗教形态下存在意义的追问与阐释,这一点,也是他的这件作品被永久摆放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原因所在。
  归结起来,比尔·维奥拉作品中的东方意象化叙事,其意在于对艺术家本体内心世界的深刻关照,其象在于对中国艺术形制的借鉴、挪用……毕竟艺术创作中的意象理论在中国艺术的发展长河中所占据的中心位置悠远绵长,当西方当代艺术创作走到全球化的今天的时候,面对东方的艺术形式能够更准确、更直接地直面个体生命内心世界的这一事实,比尔·维奥拉在作品中所做出的选择,证明了他的正确性;比尔·维奥拉作品中所映像出的东方意象化叙事,亦有可能是对西方当代艺术创作未来走向的一种有效尝试。当然,他的这一选择,也颇为值得我们中国当代艺术家们思考。注释:淤黄丽诗:《穿越黑暗与命运的屏障》,《比尔·维奥拉精选作品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17版。
  于约翰·汉哈特:《白日前进:访问比尔·维奥拉》,《比尔·维奥拉精选作品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