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02日
奏响生态华章 抒发人文情怀
奏响生态华章 抒发人文情怀
  国家大剧院演出现场
  演唱家张宁佳
  演唱家郭龙

  指挥邵恩
  2017年2月16日,大型交响音画《大秦岭》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音乐会特邀著名华人指挥家邵恩执棒,由陕西爱乐乐团倾情奉献。
  悠远辽阔的乐曲犹如一幅水墨渲染出秦岭的雄浑巍峨,一泻千里的豪迈旋律点活了山川气韵磅薄的脊梁,西部音乐之都的艺术魅力在此次音乐会上得到充分的彰显。国家艺术部门相关领导、首都文艺界嘉宾、艺术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艺术界同仁,与陕西省领导、音乐界等人士出席并观看了演出。
  大型交响音画《大秦岭》是在陕西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由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精心策划实施的全省重点音乐创作项目。它是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赵季平挂帅,崔炳元、韩兰魁、赵麟、杨一博等国内知名陕西作曲家组成创作团队,历时两年的精心成果。音乐会由《云横秦岭》《栈道随想》《峪水仙踪》《佛道灵光》《山林牧歌》《五台社火》《终南诗境》《龙脉秦岭》8个章节构成,它以大型交响乐独特的叙事绘景抒情壮怀方法,带给了听众丰富的审美感受。作品表现手法多样,时而委婉轻缓,时而浓烈重噪,时而歌唱和鸣,时而锣鼓喧哗,立体地刻画出秦岭的绮丽风光、民风社俗、文化传承和历史云烟,同时描绘出秦岭对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感召。
 
  创作采风
  秦岭被称为中国的龙脉,横跨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四省,主要部分在陕西境内,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脊梁。2015年年初,陕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丰宽主持召开了“大秦岭”文艺创作工程之交响音画《大秦岭》的创作动员会。会议确定了由中国音协名誉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赵季平担任组长,陕西省音协主席尚飞林担任副组长的组织策划机构及作曲家崔炳元、韩兰魁、赵麟、杨一博等人组成创作团队。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作曲家团队是由40后、50后、70后、80后的老中青三代组成。毫无疑问,深入秦岭采风对年事已长的老作曲家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此,赵季平斩钉截铁地说道,“下去和不下去是两回事”。
  此后这个创作团队开始着手深入大秦岭实地采风、学习。2015年4月,创作组深入秦岭腹地,他们在周至老县城听发生在秦岭的与音乐有关的故事,在沣峪口,在翠微宫,在楼观台……他们听秦腔、长安鼓乐,走访了解秦岭地区的宗教音乐。他们的足迹遍布秦岭的多个峪口和丛林腹地,把策划会、创作会开在了田间山头。团队先后两次深入秦岭采风学习,经过多次研讨、反复推敲拿出结构本,历时半年多最终创作出了以大秦岭为题材的交响音画。 

  西安首演
  2015年12月28日晚,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音乐厅,创作完成后的交响音画《大秦岭》在2016陕西新年音乐会上拉开了首演的序幕。时任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梁桂与千余名社会各界人士观看了演出。当最后的音符终了,演出获得圆满成功。
  《大秦岭》共有八大乐章,每章各有特色。第一章序曲《云横秦岭》抒发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幽思,交响乐序曲部分以此命名,表达了人类对秦岭的依恋和崇拜。第二乐章《栈道随想》用大幅度的乐队演奏来再现栈道险峻、曲折,听者眼前仿若再现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第三乐章在一曲《山林牧歌》中展现千百年来人类在大秦岭怀抱中哺育、繁衍、发展、壮大的情景。第四乐章《五台社火》,音符在热烈欢腾的社火与舒展安然的人群间跳跃切换,表现了节日带来的欢乐祥和。其后的《佛道灵光》《峪水仙踪》《终南诗境》和终章《龙脉秦岭》,则用不同的音乐形式展示了秦岭北麓的宗教文化、秦岭北坡72峪的自然美景以及诗词语境中的秦岭。 

  创作调整
  首演获得成功,但创作团队并没有就此止步,在掌声响起的音乐会上,他们仍在静心审视自己的作品,指向单一而又纯粹:如何在乐曲中更充分地展现自己心中秦岭的博大、巍峨以及秦岭文化历史的浓郁和厚重。为了将《大秦岭》以更完美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主创人员在首演后迅速召开了创作座谈会,会上还特意邀请到首席乐手、知名作曲家、陕西省文联和陕西省音协的相关领导进行交流。
  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在充分肯定作品成功的同时也从各自视角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主创人员却非常关注与会者的每一句话,他们会上认真记录,会下反复思考。在作品的调整阶段,微小的细节都会被作者重新审视、参照对比、提炼重铸,主创者不厌其烦地讨论琢磨,只为作品更进一步。几易其稿之后,《大秦岭》将再次登上全新的舞台,展现它的魅力。 

  北京公演
  受北京相关部门邀请,2017年2月16日,交响音画《大秦岭》音乐会在首都举行,并且首场演出的地点就确定在国家大剧院,这宣告着秦岭文化和陕西原创交响乐将以大秦岭般的情怀、黄河般的气势和三秦的豪迈融入多元发展的交响新时代。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看完音乐会说,交响音画《大秦岭》是作曲家用音乐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博大、巍峨的秦岭文化气息和厚重的历史。著名作曲家关峡认为,交响音画《大秦岭》是用音乐语言,以绘画为体裁,描写大秦岭的自然风光的交响诗。在京的文艺界人士纷纷赞叹,交响音画《大秦岭》是一幅交响音乐的风俗画和一部描写与抒发大秦岭人文情怀、美丽风光与丰富内涵的生态音乐华章,乐曲中表现出的“大秦岭”就是一部蕴含深刻思想的壮丽诗篇。
  2月17日,《大秦岭》在清华大学音乐厅举行了第二场演出。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尚飞林对演出有过这样的论述:“秦岭的人文意义无需多说,交响音画《大秦岭》所要表现的这一具有丰厚人文意蕴的题材,更贯穿了一种人文精神,它实际上在表现生活在秦岭山脉中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秦岭的歌颂:古人如何看待秦岭,我们现代人如何看待秦岭的。古代中,有唐一代的文人墨客写秦岭的作品就非常之多;现代中,秦岭的文化遗存如古栈道;秦岭山泉对关中平原的滋养,骊山与秦岭的传说,依然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可见音乐要表现的内容太多太多了,现在推出的交响音画以其多样风格,较好地描绘了秦岭的多样生态。”
  《大秦岭》不是终点,不是结束,对于陕西音乐文化来说,它是对既往的吸收升华,更是步入新时期音乐发展的新起点。相信陕西音乐家们以后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扎根历史,放眼未来,推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