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好多年了,未进院线,最近的一次是到西影厂播映大厅观摩莫伸老师执导的《古路坝灯火》。那也是2015年的事儿,但这不等于我少看了电影。在我的闲暇时间,我看电视主要是两个频道:一是新闻,二是电影。我在交收视费时订阅有“视尚影院”频道,所以经典的电影真还没少看。电影《丢羊》是我看完想说道说道的影片,于是就有了以下文字——
电影《丢羊》是部我看着忒想落泪的影片。不是我的鉴赏水准或泪点低,而是片中主人公六叔(张永宏)那种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传统农民本色感动了我;也是我愿意落笔写点感受的原因之一。
好的艺术作品往往是让人欣赏之余欲哭无泪的,抑或短暂的沉默和失语,这不是一种故作深沉的状态,而是无从说起的迷惘与困惑。如同读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诵者》,当我合上它的最后一页时,我的感觉是自我乱了阵脚的不知所措,无以言表。
影片《丢羊》以平阳县永乐乡近年来无偷盗案的“治安模范村”张家砚村,养羊户六叔丢了四只羯羊,即孩子学费来源的案子侦破为主脉络,串联起村、乡、县,乃至全社会的一个风情截面,展示了中国西北边远村落当下的真实情态与生活。案子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结局以偷羊贼城里三哥被抓,他的“靠山”宋书记亲临六叔的家,吃了顿羊肉并交付羊肉钱,许诺偷羊贼不管是谁,哪怕是他的儿子也一定会被追责而告终。期间,村长张三元的圆滑与苦楚,与三元隔山挑担的派出所秦所长的正直与执着,文化局吕局长、公路局费局长、永乐乡的马副乡长等官场中人的官气与唯唯诺诺,片中各色人等形象各异,却又相互关联。
而作为影片主人公的六叔,从丢羊到案件侦破,始终经历着心灵的焦灼:期待———无望,再期待——再跌落,峰回路转,直到最终案破,追回两个孩子的学费。六叔的梦境里羊找着了,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喜悦;眼看破案无望时,六叔仰望着两个孩子墙上的奖状,吃不下饭的悲怆;看着案子破了人不能抓,左右为难的秦所长,六叔终于松口把案子撤了!秦所长拿出自己的钱,让六叔过年用……经历了这悲情的一切后,六叔说:“我窝心得很呢!”这部影片精彩的看点,在于把六叔内心的活动一览无余地展示在了观众眼前。
片中有两个有趣的细节,一是各路领导来,说是为村里建文化广场、村村通公路,实是冲着六叔养的品牌般的鲜美羊肉来的。每来一个领导,六叔养的羊总会被村长三元以借条的方式宰掉一只,用以招待来宾。一拨一拨地走马灯式地来,无所事事未解决任何问题地去。故而六叔在极度郁愤的状态下,把村头土墙上原本是红纸黑字的“热烈欢迎伊伊伊领导”标语中“热烈”二字撕掉,在“欢迎”前的土墙上刻了个“不”字,那是一种什么心情下的激愤宣泄!
一是眼看案子侦破,偷羊贼却因在教师节时市上宋书记到家看望过其父亲,和宋书记合过影而无法缉捕到案,孩子的学费依旧追索无望,而那些吃了他羊肉的领导却要他“舍小家,顾大家”地撤案,以保全“治安模范村”的荣誉,从而给建村文化广场和村村通公路审批提供有利条件。窝心憋屈的六叔愤而背披羊皮,胸挂“上访”牌子,要出村去找领导的领导,被村长三元和妻子六婶拦截和规劝。旁观的却是我在鲁迅的《药》中见过,现实中屡见伸长了脖子的看客。是的,他们只是路人甲,是画面里的点缀,戏剧里的背景音乐,是艺术作品中有他无多、无他亦行的角色。六婶那句“我们撤案,就是不想让真心帮我们的公家人为难”,再度彰显了农民的淳朴和憨实。不管你经历了怎样的人际,这样的本色农民你不得不去喜欢!
眼下的大片有那么多,我专程或刻意看的很少。个中的原委不在此细说。就我的眼光而言,《丢羊》是一部展示社情、抒写正义的优秀影片,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