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05日
榆林旅游
遗韵千年的佳县古村
遗韵千年的佳县古村
  每一座古村落就像是一部耐人寻味的老电影,每一条街巷、每一座庭院、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在回放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在榆林,有一个叫做佳县的小县城,依黄河而建,颇具神韵,而在佳县又有一些遗留千年神韵的古老村落。
 
  “民俗文化村”——木头峪
  木头峪位于佳县县城向南20公里处,秦晋峡谷西岸。村子背依大山,唇吞黄河,整体布局怀抱黄河。
  关于木头峪,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永镇北方之大神真武祖师的化身一道人,云游佳州,意外地发现城南40里处黄河东岸的崇山峻岭之巅,有一巨石兀自耸立,形似香炉。炉顶有一金杆杖、银簸箕,把隔河相望的木头峪村的三个小山包映射得金碧辉煌,似有龙脉兴旺的迹象。真武厌恶皇权,于是略施法术,将巨石上发光的金杆杖和银簸箕调整了方向。不知是传说神话了现实,还是现实演化了传说,总之,关于木头峪“金光映照,虎踞龙盘”的故事代代相传,经久不衰。而木头峪这个地方确实是人才辈出,这里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
  木头峪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秀才模子”苗滋荣,相传,只要他教的学生,没有考不上秀才的;“二秀才模子”苗宝生也颇负盛名,曾荣获秀才第一名的好成绩;以“严师出高徒”而著称的苗处英亦美名远扬,他们为木头峪村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木头峪自古才子如云,陕北最大的地主——米脂姜氏庄园的园主姜耀祖也曾感慨,自己无缘木头峪这书香浓郁的宝地,为一憾事,遂将自己的掌上明珠姜小妹嫁于木头峪的大才子苗处英,成就才子佳人一段佳话。
  这里自古就有“好渡口”之称。因为古时水路发达,村子依水而居,船舶不断,是秦晋贸易往来的水旱码头,是探寻秦晋商业文化的一把钥匙。
  木头峪也被誉为“典型民居”。这里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呈“井”字形,两条村街南北分布,东西皆有小巷和拱门洞相连,前后左右排列整齐,错落有致,明柱抱厦,恢弘大气。至今保存完整的明清古民居有27院;古献殿、文昌阁和观音庙各一座;各类门匾和其他牌匾50余副。 

  “世外桃源”——赤牛坬
  来佳县坑镇赤牛坬村,你会看到蔚蓝的湖水,干净的天空,像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如今的赤牛坬村以陕北民俗文化为依托,着力打造集游览、观赏、参与、体验、互动、购物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村。
  窑洞是赤牛坬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这个地区,黄土层非常厚,人民创造性地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由本村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高高山上一头牛》栩栩如生地演绎着祖祖辈辈生生不息的生产生活情景:耕种、打夯、娶亲、祈雨……在起伏的沟峁间种瓜点豆、繁衍生息、祈雨求神、收获喜悦……这就是《高高山上一头牛》表现给游客的充满乡土味的艺术场景。演出前一刻,大家还在自家地头窑里忙着劳作。到了演出时间,便从村子的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一阵忙碌的换装后,便开始上台表演。没有剧本,也没有复杂的舞美设计,老黄牛、大骆驼、高头大马是“特邀演员”,红枣玉米是演出道具,剧中用的锄头几个小时前还在地里锄草……演出结束,大家衣服一换又呼啦啦去做自己的活计。就是这么一部实景剧,带给观众的震撼与感动却一点也不亚于专业大剧。
  “农家乐”发展以“农”为根。农民要通过自家的良田、果园、庭院等展示农村风貌、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场景,通过展示吸引旅游者;餐饮接待设施利用自家的宅地和现有生活设施改建或改善而成,充分体现农村、农业、农家、农民的乡土气息。“农家乐”发展以“家”为形。“家”是农家乐的载体,无家不以成“农家”。“农家乐”发展以“乐”为魂。“农家乐”以什么取乐?赤牛坬村利用“三农”做文章,设计参与性强的项目,简单的农事、农活,如采摘、推磨等,发扬光大“农家”的文化内涵,使“农家乐”旅游充满魅力。 

  千年古枣园——泥河沟
  上世纪40年代,陕北因一曲颂歌《东方红》响彻祖国大地,如今这里更是“红透半边天”。“秋来漫漫夕阳下,婆娑一树万株红”正是对此时此地的真实写照,这就是以红枣为特色的佳县泥河沟千年古枣园。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只有听到黄河涛声的枣才是最好的枣。黄河滩背风、聚气儿,很少遇到自然灾害。泥河沟的环境更加特殊,聚宝盆的地形使这里早春升温快,枣树发芽相对早一些,延长了枣的生长期。
  泥河沟现存的古枣园规模空前:核心枣园的面积达36亩,矗立着1100余株古枣树。其中有距今1400多年的“枣树王”,树高8.3米,干周3.03米,冠幅13.4米,至今年产鲜枣百余斤,被《中国红枣志》誉为“活化石”。
  到了秋季,枣果成熟的时候,这里温差又大,极其有利于糖分和风味物质的转化,使得泥河沟的油枣也成为我国十大名枣之一。在过去发生灾荒后粮食严重短缺的年月里,被称为“铁杆庄稼”的红枣曾经帮助无数佳县人熬过饥荒。在泥河沟,有“一日吃十枣,医生不用找”的说法。现代医学分析表明,泥河沟古枣园枣果中多糖等功能成分明显高于其他枣。而在古代中医配方里,枣是最常见的药引子。
  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佳县的油枣还消灭过当地发生的一场瘟疫,于是才有北京《同仁堂志》中留下“葭州大红枣,入药医百病”的记载。
  随着佳县红枣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逐年提升,红枣俨然成了壮大佳县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龙头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佳县成功注册了“佳县油枣”地理商标,统一了全县红枣销售包装,“枣缘红”和“陕北红韵”成为红枣酒国家注册商标。
  每年金秋十月,这里漫山遍野红枣飘香,房前屋后,一堆堆,一团团,整个一个红枣的世界。人们用红枣做枣馍、枣果馅、枣炒面、枣粽子、枣焖饭等,生活处处离不开枣。佳县鲜枣有“活维生素丸”之称,其因个大肉鲜、营养丰富被誉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
  2017年8月,被誉为陕西最美“1号公路”的沿黄公路正式通车。从北到南,有乾坤湾的雄奇壮丽,有壶口瀑布的奔腾豪迈,有洽川湿地的关关雎鸠,也有华山脚下的山明水秀……
  在佳县沿黄乡村公路段,沿公路行驶,窑洞错落有致,摘颗红枣入口,再品品大鲤鱼,平坦的路途风光还不能尽兴,不妨奔赴白云山,去感知三教合一的神圣;奔赴香炉寺,观黄河滔滔,奔流不尽……当然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尽情观赏佳县遗留千年韵味的古老村落,感受其神奇文化魅力。
  文化艺术报记者 刘燕郡 见习记者 席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