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4版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01日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西藏甲岗村扶贫调研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西藏甲岗村扶贫调研
  10月底,由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羽平安,党委委员、组织人事处处长白国礼,组织人事处组织科科长薛雷、学院援藏干部陈旭4人组成的调研组,深入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日松乡甲岗边境小康示范村,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扶贫项目、与农牧民面对面座谈,就阿里地区党的建设、精准扶贫进行专题调研。
  甲岗村离日土县城70公里,距离中印边境17公里,是西藏自治区反分裂、反渗透,防潜入潜出的前沿阵地。甲岗村平均海拔4300多米,全村辖3个作业组,现有人口185户(含贫困户42户)691人。全村土地总面积40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68亩,草场面积270万亩,是一个半农半牧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号角。
  甲岗村党支部站位新高度、立足新思想,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日土县乡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政治优势,立足区位实际,以着力解决村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全村经济产业单一、群众致富增收渠道窄、传统畜牧产业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为出发点。2015年,甲岗村182户、682人(含贫困户42户)每人入股1000元共同投资兴建砂石厂,带动村里23人就业,当年年底实现纯盈利120万,其中,每户贫困户分红5000元,有1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其他村民按照每人1000元的入股金额发放利息450元。2016年,甲岗经营协会实体商户资产达2000余万元,实现营业额800余万元,经营地域主要在阿里地区和日土县。通过兴办产业、创办项目和发展集体经济、创新经营模式,甲岗村党支部带领全村牧民群众,实现激活脱贫内生动力的目的,实现了全村85%人口脱贫致富。 

  加强班子建设 完善制度建设
  2014年,时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邓小刚在甲岗村视察时提出:“要打造好边境小康示范村,为边境一线贫困村做好脱贫榜样。”甲岗村党支部按照地区、县、乡党委的要求,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完善制度建设,为全村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突出“领头雁”作用。2015年,甲岗村党支部紧抓小康示范村建设契机,将党的工作重心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形成“党组织+党员+群众”的发展模式,支部联系产业,党员领办项目,带领群众拓宽致富渠道。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立足全村产业发展实际,针对商户分散、市场狭小、信息不畅、经验不足等制约村级经济发展的难点,主动作为,创新举措,积极探索“支部+协会+产业+党员+群众”的经营模式,利用村级产业经营协会,将全村项目、实体、商户、群众有机整合,实现市场共享、信息共享、经验共享、成果共享,共同实现致富。
  二是突出党员先锋作用。事业成不成,关键看党员。党支部在协会内部设立党小组,发挥党员致富技术优势,带头创办致富项目,给商户出主意、想办法、教技能,每年在甲岗村洗车厂安排两户贫困户进行经营,让有技术的党员做指导,带领群众走绿色致富路。同时,支部建设苗圃基地600亩,种植树苗10万余棵,安排专人管理,带动群众发展经济。
  三是突出制度化建设。运行畅通不畅通,发展好不好,机制是关键。甲岗村经营协会充分汇集民主优势,使其协会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锻炼党性的熔炉。由村民大会研究制定村规民约及协会运行规章制度,形成材料报上级党委把关修订后,在村内和协会内实施;同时,经会议达成一致后,要求协会所有人员及村民在面临各种问题要及时向党支部和村委反映,由党支部和村委负责协调沟通解决问题,杜绝出现越级反映问题的现象。
  四是突出民主监督。由村委会把关,制定严格的经费管理和使用制度。经营协会主动适用“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实行村民参股,经济财务由村委代管,协会资产运行村级组织指导,集体经济财务运行开支,在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下及时进行公示,年终村民大会公开协会全年经营收入,村委统筹发放参股分红。
 
  坚持三个原则 带领群众奔小康
  一是坚持党员带头的原则。协会党小组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注重在协会内将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将党员致富能手发展吸纳进协会,使协会成为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重要平台,使党组织的党性全面体现,又注重经济协会独立自主发展,防止党支部与合作社相互取代和相互脱节。
  二是坚持遵循市场发展原则。从协会自身提供就业岗位,县委培训就业技能双向扶持,相互结合,解决群众就业难,致富脱贫难问题。整合资源,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坚持做到出谋划策而不直接决策、组织引导而不直接发号施令、主动服务而不越权干预。积极协调县乡相关部门争取技术的支持,加大协会内部人员技术培训力度;培训技术包括挖掘机驾驶操作、车辆驾驶、车辆维修、宾馆餐饮服务等实用技术,截止目前,协调县乡相关部门安排村民技术培训达100人余次,解决了43人的就业问题。
  三是坚持群众参与的原则。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均衡、信息共享、共担风险、共同致富的原则,不搞强迫命令,不违背牧户意愿,不恶意压级压价,不向牧户摊派费用,不随意违反有关协议。村委会为推进甲岗村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成立了打砖厂,三个作业组,每组自筹10万元购买设备进行生产,由党支部和协会统筹管理和安排。在县扶贫办和民宗局的大力支持下,购置运输车一辆和装载机一台,用于砂石厂材料运输。 

   凝心聚力 脱贫致富道路逐渐明确
  甲岗村立足实际,勇于探索,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产业链上健全和完善基层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村“两委”班子增强了“六个西藏”(富裕西藏、和谐西藏、幸福西藏、法治西藏、文明西藏、美丽西藏)的认同感,增强了党员群众的荣誉感,增强了党支部带头创业的信心。
  通过带领群众建设甲岗边境小康示范村,党员带头创办集体经济,实现了“群众增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住房宽敞、生活文明”的目的。村“两委”干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得到有效加强,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进一步明显,服务群众的水平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同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逐渐明晰,经济产业发展逐渐规范,农牧民群众经济收入逐渐增加,形成了“先富带后富、共走致富路”的创业热潮。2015年,共解决6名牧民就业,全年共创收190万元,纯收入50万元。2016年全年销售额为138万元,实现利润45万元。
  致富带头人仁青顿珠从事外贸购销,年收入50万;尼玛巴桑从事外贸产业,年收入40万元;多吉南杰经营砖厂,年收入100万元等。2016年,脱贫10户35人,今年计划脱贫8户30人。农牧民群众“等靠要”思想明显下降,内生动力有效增强。
  目前,甲岗村群众投入砂石厂的资金已全部返还,两年间通过分红和转移就业实现了10户贫困户脱贫。2016年从砂石厂收入中拿出6万元,为10户脱贫户发放5000元现金和1000元的生活物资作为奖励,极大地激励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激情。
  甲岗村农牧民施工队现有运输车辆2台,在2016年实现创收35万元。
  预计2017年甲岗边境小康示范村可实现净收入约260万元;砖厂务工人员可实现劳务创收预计350万元;苗圃基地按照每棵树苗5元销售,共计50万元。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赴藏调研组:羽平安、白国礼、薛雷、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