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01日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这本书画集文俊图美、丰富多彩,相映生辉、各显风神。
  维宾书作似有五气,即:大气、神气、灵气、骨气,还有书卷气。他临写的《泰山金刚经》长38米1002字,沉着自然,笔墨周到,雍容端庄,千字一体,使人一观三叹,余思袅袅。《泰山金刚经》写刻于泰山,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摩崖石刻,场面恢宏,无与伦比,字体含蓄凝重,庄严稳健,包融篆隶,隶楷错变,康有为称“榜书第一”。字虽气派,习练却难,练三年能得其形,苦练十年方得其神。维宾临习四十年,自然颇有所得。
  南齐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书法是动态的线条艺术,作品理当具备个性美和共性美。维宾书声日隆,其书写的地名街牌、匾额对联、条幅中堂等难计其数,充分看出大众的审美倾向和眼光喜好。他的隶书以《石门颂》为基,凝神聚气、自然飘逸,虽秀雅之姿,但古风敦厚。其《泰山金刚经》书体圆浑宁静、苍茫恬淡,雄伟丰厚、庄严宽阔,端庄中有天趣,平和中有险劲。其书作尽显佛心禅意、天地空灵。久观默想似能调节心息、舒化块垒,淡泊宁静、神清气爽。
  我看维宾书法,隶书汇融古人,行书则更见自己。他熟习二王和陆柬之《文赋》、米芾《蜀素帖》等,其行书筋骨舒展、收放自如、灵动多变、卓而不群。他27年军队生活和神奇苍茫的昆仑山、戈壁大漠雄壮气息必有浸润。他的行书,洒脱不失挺拔、跌宕但不飘浮,少媚气、俗气而骨气凛然。
  书卷气多出于文人字。千年来书家无数,其路径莫不从传统入、从传统出。维宾苦临碑帖,谦虚勤勉,作品自然呈现经典之美、生发中和之风、弥散书卷之气。观其书作常令我心驰神往,仿佛看见东汉书佐王戒在石门崖壁上畅书《石门颂》,东晋王羲之游目骋怀快意挥就《兰亭序》,北齐泰山一位得道高僧气定神闲大笔书写《金刚经》……
  维宾线条笔墨娴熟,为绘画打下良好基础。其画虽为书名所掩,但构图严谨、沉稳从容,意境深悠、渐入佳境。
  多维美义远与近。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画中之山水、烟云等,都有多重审美空间和不同的精神意蕴。维宾作《碧溪清晖图》,秦岭巴山起伏葱茏,汉水蜿蜒、小溪飞瀑、木桥横跨、高士策杖,渐远则是“山映斜阳天接水”。《黄山印象》怪石嶙峋、奇松突兀、云雾苍茫,其云海似大江奔涌、百河冲川,顿觉豪迈激越!
  雄奇俊秀有与无。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主客相宜,主张“以形写神”,追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维宾八尺浅绛《江流天地外》有小桥流水、江畔民居、青树绿草、杨柳飘曳,汉江宽阔、平缓东去,朦胧中有浅丘草庐、巴山逶迤,百峰连绵、千里烟波。六尺《雪景图》取柳宗元诗《江雪》意,千山暮雪,万里层云,青树霜叶,孤舟独钓,岛上炊烟如缕、远山峨渺,庙宇巍然、宝塔高耸,祥云悠悠、紫气漫漫,万山寂静中似有钟声隐约传来。
  浓情厚意山与水。维宾水墨《秦山流韵》描写了秦岭南麓石门山谷,山涧飞瀑、数处民居、小道行人、江水渐宽、丘峰起伏。浅绛长卷《天台山》是描写汉中道教名山的画作,画中有灵官垭、黄茂咀、南天门、药王坪等道观,有高旋入云的登山石阶,壁立千仞的飞仙灵崖,有万顷松涛、险峰秀岭,斜阳晖映、云烟如海。立轴《天台论道》春光明媚,悬崖白瀑,半空飞鸟,祥云之上平台草庐、高士相对坐而论道。
  相宜总在浓与淡。维宾遵从古法,“重染似发其华、轻染似生其韵”,着力用间色复色创作一种意境雄浑、苍茫俭素的无言之诗。他坚持“思造化、得心源”,遵师训、采众长,专攻山水、托景抒情,胸存丘壑、心有灵犀。他注重传统和现实的结合,融合“淡墨轻岚”和“明润葱郁”两种格调,并习“兼工带写”和“笔墨恣肆”两种画技,线条爽朗明快而显平和,着色浓淡相宜而生妙景。他积数十年之跬步,历大半生之劳烦,终于形成飘逸自然、简雅清新的画风。
  维宾书画根脉何在?汉中石门也!汉中褒谷口为秦蜀天险、栈道锁钥。1900多年前,汉明帝下诏“火烧水激”开凿了一条长15米高宽各5米的穿山之道,时称“石门”,是世界第一条人工开凿的通车隧道。至此,中国书法已从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大篆、小篆到了隶书鼎盛、诸体萌生的东汉。之后,许多官吏文人在此诗赋咏叹摩崖勒石,难计其数,蔚为大观!50年前,专家精选了《石门颂》等十三方石刻移至汉中博物馆。“石门十三品”书法和史料价值弥足珍贵,是书法史上不可逾越的丰碑!维宾家在石门南张寨村,自小从师写字,1976年参军到青海,当年认识了书画名家朱乃正,后又拜书法大家莫如志、李海观为师。维宾2007年、2010年又到中国美院专修山水画,后又拜四川著名画家刘道容先生为师。维宾翰墨五十年,其笔画线条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汉隶极作———《石门颂》,其艺术骨血受滋养最深的还是石门书风。
  维宾书画神情兼备,意满气沛,进庙堂不俗,入江湖不孤。宾馆大厅、小区民居、街道、景区、古镇等多处可见。其书画作品被中央党校、军事博物馆、青海博物馆、河南王铎纪念馆等多家收藏。成绩斐然,必有其因。一是坚守传统,矢志不移。他笔墨穿越千年,汲取传统营养。笔画均有出处,构思展示新意。奔放不失法度,精微却显气魄,飘逸蕴含沉着,雄强而有灵动。二是定准方向,专博结合。人生苦短,纵使天生奇才,也做不到万事俱佳。维宾是成功的实践者。三是虚心学习,积沙成塔。维宾重视学习,增知识、开眼界、宽胸襟、练风骨、提气质、强能力。无门户之见,不恃才自大,尊重师长,团结同行。苏东坡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维宾坚持读书养气,增加形外之功。他亲山近水,黄山、泰山、庐山、九华山、峨眉山、三峡、敦煌、九寨沟等都去过四次以上,他把山水美景储存于大脑硬盘,创作时自然胸有成竹。四是苦心钻研,勤奋习练。我曾数次造访,见维宾正临习《泰山金刚经》,墨点四溅,字纸数寸,我想到李白写怀素诗句:“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数十年来,维宾不计甘苦、不离寂寞,寒来暑往、青灯相陪,不打扑克麻将,不慕灯红酒绿,不求浮华俗名,不趋时髦怪异。其心能思能静,其胸能容能化,平静成为自然,淡泊成为常态,研习成为追求,书画成为生活。
  中国文化,深厚无疆!传统书画,灿烂辉煌!秦岭石门,天风浩荡!“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石门走出的维宾君,必将走得更稳、更远。 

  王维宾,陕西汉中人,1976年3月入伍,历任青海省军区战士、机关干事、秘书、处长等,1999年被授予上校军衔。毕业于南京陆军指挥学院、西安政治学院。2002年退役。2007年、2010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汉中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汉中天台书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