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6版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22日
笔墨·写意之情缘
笔墨·写意之情缘
  颜真卿《祭侄文稿》
  “笔”“墨”从字面上讲是指“毛笔”和“墨汁”,仅仅是中国书画的书写工具而已。可它在中国书画艺术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却演变为蕴含着丰富精神内容和传统审美取向的专用名词,以致成为中国画是否传统正宗的审美和评判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它早已远远超越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笔墨纸砚”的本身(有人说中国画玩的就是笔墨)。
  作为工具,笔只是墨和宣纸的载体,毛笔只能利用墨的作用在宣纸上产生效果。墨通过毛笔的书写所展现给观众的是:“横平竖直、皴擦点染”的线条墨渍痕迹,这种线条墨渍痕迹,就是承载着中国书画艺术悠久历史的文化符号,即“笔墨”。
  “写”“意”之写是“书写”,是写字之过程,“意”是“心意”是心理活动过程。笔通过“写”的过程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情感,透露出作者的文化修养和当时的精神状态。写成的“点、线、面、文、图”就是作者要陈述的“意”(表达内容)。即:“写意”。写意是过程、笔墨是结果。
  “写”在中国书画中非常重要,毛笔书写成的线条在中国书画艺术中最具表现力,书写的过程就是作者内心思想情感流露、释放、宣泄的过程,是跟着感觉走的,人的思想感情、艺术修养、文化积淀、精神状态都是通过画面的笔墨线条表现出来,写在纸上的是线条,展示给观众的是作者的精神世界。形成这样的结果,是中国的文字和书法起了决定性作用。我们说“书画同源”,书写与绘画的工具是一样的,书写是基础绘画是在书写基础上的延伸。古人从小就使用毛笔写字,毛笔就成为人们传递信息和感情的重要工具和载体,这个载体的表现形式就发展为书法。看似简单的“点横竖直、撇捺弯勾”在文人的疾驰舒缓、动静变化的行笔运墨过程中随着情绪的波动自由驰骋在唯我的创作状态,把自身的精神情绪完全宣泄到作品当中。艺术创作是一种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的表现结果,《兰亭序》《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等等的感人之处就在于作者把即时情感、情绪跌宕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就作者自己都无法复制、不可重复。这就是中国书法的魅力所在,它是其他艺术门类和工具都不可替代和无法表现的,它的线条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和传统、蕴含着作者的精神学养和修为。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由于作者心情的极度悲愤,情绪不可抑制,时有涂抹之处,正因如此作品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扬、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时而低首掩抑、痛彻心肝,字间行气随情而变、不工不雕,无意优佳、圈点涂改随处可见,在不衫不履的挥写中,生动多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和跌宕,行笔忽缓忽疾,或娴熟、或钝拙、或细筋盘行、或铺毫直下,或纽结粘连,或戛然而断,可谓跌宕多姿、奇趣横生,聚而不堵、疏而不空,由行变草任性挥洒、迅疾奔放、一泻千里。昭示着作者的悲痛之情,写了改,改了又写,在悲痛的漩涡之中难以自拔,愤难抑、情难诉,长歌当哭、泣血哀恸,令人触目惊心、撼魂震魄。使作者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感和作品达到了高度的一致,堪称动人心魄悲愤的经典之作。这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难以达到的。
  笔墨线条在中国画上依然,中国画也讲书法用笔,以书法为基础的线条美感转嫁到中国绘画上也是以写为主,用纯线条构成的画面更是精彩。中国画,画“乱”难,画“简”难,难在“简”中有内容,“乱”里有规矩、有分寸,取一而舍万千为简。虽“不足”“不了”“不到”而恰到好处,可谓“精而造疏、简而意足”,丹青里手善知止,而后适往精与简(朱振庚)。黄宾虹先生就是这种所谓“乱”的楷模,黄宾虹先生作品看似杂乱糊涂,实则点线有序,涂染分明,看黄宾虹的作品点线变化无常、层层叠加、浑厚华滋、混沌天成、繁而不乱、密而透风,能透过树林看到树根深深扎入山石之中,使人联想,回味无穷。他的纯线条写生山水画更是打动人心,线条刚劲、有力,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极富弹性。八大山人则是“简”的典范,几根简单极富弹性和质感的荷花线条;一只小鸟和一块石头;几朵野菊花等把作者的人生矢志状态表露无遗,荷花在池塘随波游走;小鸟在石头上警觉地张望;菊花在微风里随风摇曳,无不透露出的是失落和孤傲、无奈和刚毅。它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这些情感的流露都是以写意为先导,以精神情感为内含的笔墨表现。
  写意是过程,笔墨是载体,它所形成的最终结果:线条墨渍痕迹(书画作品),我们把它叫做笔墨效果,看似简单的墨渍痕迹,可它是有情感的,是情感和艺术的统一,是“天人感应、情艺同和”,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神,它所承载的是作者的精神、文化和学养。
  “写意者,生气也,无需先起稿,无需后来改,只凭平日修养之积累,厚积而薄发,妙会而心涌,不吐不快而为之,使心里畅快无堵,给灵动以更大的空间(朱振庚)。”跟着感觉走,迁想秒得,气韵生动。笔墨重气格修养,轻玩弄技巧。中国先贤朴厚醇至之作品无不透露着作者的情怀和学养。中国画品味的是笔墨意味,体味的是品格精神。笔墨流淌着的是语言、是情怀、是文化、是历史,他是中国文化之精粹,它彰显着中国文化诗情画意般高古典雅的特殊美。中国画所追求的是“天人感应、天地同和”,它是中国道家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境界的表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象征,有一种深厚质朴的精神张力。注重传统理念、注重精神情感、注重文化积淀。它是有生命的,有传承的,有情怀的。
  艺术是生命与存在的最终表现形式和最高表现形式,艺术的终极目的在于表现和证明自己的独特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