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四十年了,终于重新踏上了这块热土,找回了踏地留印的感觉,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四十年前,一个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怀揣翱翔蓝天的渴望,阔别亲人,孤雁离乡,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吉林省长春市,成为空军第一航空预备学校第十九期飞行学员。
那是一段苦中有乐的年华:预校生活,既残酷,又很磨砺人。从一个自由散慢惯的青年人转化成为一名令行禁止的军人,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铸造成为飞行员所具备的综合素质,谈何容易,需要付出超常的艰辛。枯涩和苛刻的文化学习、各种体能以及《三大条令》等强化训练,身体的疲惫,内心的忐忑,不知开过多少小灶,流过多少汗水,甚至有过“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尴尬,都毫无怨言,却始终没有打磨掉每位年轻人的英气和对梦想的追求。最令大家痛心和不愿意见的是,尽管每一个人都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因种种因素,途中仍有一些战友,不得不无奈地重新做出人生决择,含泪离开了跌打滚爬的操场,朝夕相处的团队。
岁月倥偬。四十年人生旅行中,大家不断地各奔东西,为了事业、为了家庭、为了生存,默默无闻,勤奋坚韧,顽强拼搏在东南西北,各行各业。有些战友仕途无量,成了军队建设的栋梁;有些战友成了国家公务员,积极投入到地方经济建设;有些战友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成了民营、民企老板;有些战友……真实地验证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佳话。还有的战友为了人生梦想,梦断蓝天,献出了最宝贵的年轻生命,至今仍在每位战友脑海里,历历在目,终身难忘。
奋斗拼搏的岁月,这是每位战友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岁月。时到今天,“地震”已经过去,尘埃暂时落定,真实地记录下了这段人生最辉煌历史,也算给自己有一个交代。欣慰的是,无论工作多繁忙,生活压力多大,很多战友彼此都失去了联系,可战友情,兄弟情,却从来没有割断过,都在相互牵挂着,暗暗地惦记着。每当回想起那个忙忙碌碌的年轻时代,千丝万缕,热血沸腾!
时光在岁月里不停地流走,四十个春夏秋冬的轮回,转眼间一群热血青年,都步入到了花甲之年。事业到站、家庭美满、生活有着落、子女们也相继成家立业,生活总算将微少的自由还了回来。于是,借助于网络媒体,在隋区队长精心酝酿谋划下,跨过四十年光阴,我们再次相聚在曾经养育过我们的这座城市,再次一同跨进助力于我们飞向蓝天这熟悉而又陌生大门,心底波澜岂一句感叹、喜悦能道得尽?
久别重逢,兄弟相抱,谈笑风生。张口即来的绰号,小毛驴,老九,小面条……朗朗爽口,一如当初。有的战友还提前为大家精心制作精美的礼品——胡桃手链。这真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深呀。串的是心,系的是情,戴的是谊。
宴会上,主持人、区队长以及中队85岁高龄教导员,一席席热情洋溢的肺腑之言,说出了埋藏在每一位战友,乃至于每一位家属们的心窝里的话,摧人泪下,赢得全场雷鸣般的阵阵掌声。大家纷纷上台拍照留影,记录下这人生最幸福的时刻。这是瞬间的形象定格,岁月遗留的请柬,依稀梦想的再现。邀我们去会晤消逝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留住战友情的明天,含有着丰富的意蕴,成为可见的往事,唤起每一位战友们凝重的回忆。
一首首亢劲有力,气势恢宏的军歌,加上一区队长再现几十年独特的指挥方式,高潮迭起,仿佛把大家又重新带到了年轻时学员时代。在歌声中,大家再一次重温了这所空军航空预备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无愧于培养空军飞行员的摇篮。
歌罢共举杯,能喝的不能喝的,都一饮而尽。都知道,这杯里盛的不是酒,是四十年的光阴,这每一杯酒喝下去的,不是酒,是醇浓的战友情啊……
流年似水,物换星移。今天的母校已不是过去简单的空军航空预备学校,而是空军唯一的一所空军航空大学,是培养飞行人才为主体,航空飞行指挥与航空工程技术专业兼容的综合性军事高等学府。优美的校园,整齐高楼,现代化教学设施,充满生机活力,令人振奋,无尚骄傲。如果上天允许,我愿用微薄的全部家当换取过去四十年光阴,重新回到那个忙忙碌碌的年轻时代。可我知道这是痴人说梦,时光怎么可以倒流?但至少表达出我们这代人对蓝天眷恋,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仰慕。
韶华易逝,岁月无情。战友是永不过时的生命时尚,是永不变质的人生牵挂。昨天已离我们远去,但昨天结下的战友之情,却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