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4版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22日
菩提树下的欢宴(连载64)
菩提树下的欢宴(连载64)
  我早就厌恶我这有毒的身子了
  中国社会将人分成三教九流,那印度国,以族群种姓,将人分为四流。一曰婆罗门,二曰刹帝利,三曰吠奢,四曰戍陀罗。一等人是上帝意志的传递者,二等人是为王者,三等人是商贾,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等人则是农人、平民百姓。佛家的古老经典说,为了保护这整个世界,那光辉赫赫的创造神大梵天,从他的口、臂、腿和脚这四个地方分别生出四个种姓,安排了各自的行为。
  关于那印度国的礼仪形式,见君王问起,于是玄奘答道:
  “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致敬,三两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凡斯九等,极为一拜。跪而赞德,谓之尽敬。”
  李世民听了,笑道,这夷国的种种礼仪与我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华帝国,却也相近相似。玄奘听了,回答说,我国古代,有三拜,九拜之习俗,常言“礼多人不怪”,而这印度国,寻常一拜便罢,假如再拜、三拜,便有些不合时宜了。
  闲言少叙。
  公元631年的夏天,32岁的玄奘终于到达佛祖的诞生地,掐指算来,这位远行者离开长安城,已经有整整四年的时光了。
  第九十七颗念珠。视千载如目击,览万里如躬游。在法显二百年后,我们有福,借助玄奘的眼睛,我们又一次看到了那些圣迹。
  佛祖叫释迦牟尼,释迦是族名,牟尼是圣人的意思,连读起来就是释迦族的圣人。考古学家推测,今天印度北部和尼泊尔南部交界的地方,有个小城叫蓝毗尼,就是佛祖的诞生地。佛祖在悟道之前,是释迦王国的太子,名字叫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国的王后在45岁时才有身孕,按照氏族的习俗,母亲必须在娘家待产。在返回娘家的路上,王后燥热难耐,在一个水池中沐浴时产下一子,这个婴儿就是那未来的佛尊释迦牟尼。玄奘说,那浴池至今还在,池水清澈皎洁,宛如明镜。花朵竞相开放。这里是佛祖诞生的地方。
  玄奘还以无限感伤的口吻说:佛祖诞生的地方有一棵菩提树,但已经枯死了。他还说,距离太子出生的佛塔不远,有一根大石柱,上面雕刻有马的形象,是阿育王时期塑造的。马头雕像已经不见,但上面的铭文依稀可以看见:慈祥的阿育王亲自来此朝拜,立柱刻像以标志,这里是佛祖的诞生地。
  玄奘继续行走,他把我们的目光带到佛祖出家剃度时那片树林。那年这位释迦国的太子29岁。他从城垣中逃出,在这片树林中解下宝衣,除去璎珞,命令仆人返回,然后剃光头发,离家出走,以“修菩提行,起广大心”为修持口号,开始赤着双足在五印大地上行走。
  后来,玄奘来到拘尸那迦,这里是佛祖涅槃的地方。
  80岁那年,佛祖知道自己的生命将要耗尽,该是告别的时刻了,于是,他沐浴之后,在两棵菩提树中间安置了绳床,枕着右手侧卧,佛告诉弟子他将涅槃。这是公元前545年5月的一个月圆之夜。
  有一座塔,是阿育王所建,塔身已经陷落,但仍高二百余尺,塔前建有石柱,以记如来涅槃之事。
  记得,当年法显曾经为我们详尽地叙述了佛祖涅槃时的情景,他在被放入狮子床金棺后的三次显灵,他火化时那烈焰升腾,信众们捶胸顿足,呼天抢地的情景,八王分舍利的情景。逾二百年后,玄奘又带着我们的目光,又一次亲历那神圣时刻,经典时间。
  接着,玄奘的脚步把我们带到了鹿野苑,那是佛祖觉悟之后,初次讲经的地方。我们在前面屡屡说到的那个1950年印度立国后,成为印度国国徽的四面狮像,就是树立在这园内一根高耸石柱的顶端之上的。
  佛祖圆寂200多年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在鹿野苑,修建精舍,佛塔,并竖起一根高耸的石柱。石柱顶端,四头背靠背的狮子朝向世界的四个方向,目光威严,饱含警觉,半张的大嘴发出咆哮之声。
  离开鹿野苑,玄奘来到一个名叫吠舍厘的地方,当年,阿育王在这里皈依佛门。
  公元前3世纪,印度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相对统一的王朝,王朝的缔造者就是阿育王。年轻的阿育王崇尚武力,战功显赫,以马蹄与战刀为耕作,平定四方。根据阿育王留下的碑文记载,他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源于一场极为残酷的征战。10多万人被屠杀殆尽,更多的人死于饥饿,痛苦折磨着阿育王,他的内心充满悔恨,决心皈依佛门,在佛祖沐浴过的池子里,洗净自己滴血的手指。阿育王破供奉舍利的八塔,而建八万四千塔,并在五印大地上竖起的不计其数的石柱上刻下法令,教导百姓遵纪守法,恪守佛教教律。
  阿育王的时代,和葱岭这边的中华帝国的秦始皇时代,十分接近。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东方文明古国很相似,正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在这块东方大陆,首次完成了封建大一统。秦始皇的残暴、征战和杀戮,令我们可以类比葱岭那边一统五印大地的阿育王。
  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秦始皇之前,秦穆公之后,当秦国的都城还没有挪到咸阳,而是在宝鸡雍城地面的时候,出过一个有为的皇帝叫秦景公。他恰好与释迦牟尼是同时代人(释祖寂灭于公元前545年,秦景公去世于公元前537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秦景公一号大墓的挖掘中,竟然有一串佛珠。佛珠是和田玉做的,虽然珠数不够一百零八颗,但为数不少,明显地是墓主人生前佩挂在脖子上的念珠之类的东西。这真是一件想不明白的事情。
  也许这件事唯一的合理解释说,那串佛珠与佛无关,它只是一件挂件,即佩在脖子上的饰物而已。
  不过有一点应当是确凿的,那就是在张骞未开西域之前,产生于和田地面上的美玉,早已进入中原,秦景公一号大墓的那串玉珠证明了这一点,位于甘肃兰州四千多年前的马家窑遗址出土的玉器亦证明了这一点,而位于陕北高原北部神木县五千年前轩辕黄帝时代的石峁遗址,它的祭坛上出土的那些祭祀用的玉器,有少许亦为和田玉制作,从而也佐证了这一点。
  接下来,玄奘的脚步,带领我们来到释迦牟尼当年成道的地方。我们记得,法显高僧曾经带领我们来到那释祖悟道的石窟中,那电闪雷鸣大地震发生,那牧羊女递来的乳粥,那在仙人引领下抵达的那棵著名的菩提树。我们还记得,法显曾经在那座后来建起的有五百僧五百尼的精舍中歇息过一夜。而那一刻,尼姑庵的大门口,一个半人半神半巫的女僧尼深深地望了他一眼。那僧尼就是伟大的僧人鸠摩罗什的母亲,她叫耆婆,她在龟兹城为吕光所破后,带着大儿子返回了丈夫鸠摩炎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