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22日
潼关被授予“中华散曲文化教育基地”和“陕西省散曲之乡”
潼关被授予“中华散曲文化教育基地”和“陕西省散曲之乡”
    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孙晓磊 陶毅博 记者 宋光)9月19日,“中华散曲文化教育基地”和“陕西省散曲之乡”授牌暨创建“中华散曲之乡”启动仪式在潼关县举行。潼关岳渎阁景区被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委授予“中华散曲文化教育基地”,潼关县被陕西省散曲学会授予首个“陕西省散曲之乡”。
  潼关位居秦晋豫三省交界、黄渭洛三河交汇处,被誉为“西北咽喉道、秦地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军事文化和散曲文化氛围。元代张养浩创作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以其胸怀天下苍生的博大情怀、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的融合成为我国散曲中的千古绝唱,为世代所传颂。
  近年来,潼关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投资2000余万元重新修复了潼关关楼、建立了潼关博物馆,将张养浩广场、雕塑和诗、词、曲、碑林纳入岳渎阁景区,为创建“中华散曲文化教育基地”提供了硬件基础。同时,为打造潼关散曲文化的良好氛围,举办散曲培训会,积极参与散曲征稿,形成了一支稳定的散曲创作队伍,为散曲的采风、创作、研讨及出版散曲作品专集提供经费支持等。
  据了解,该县将以此次授牌为契机,瞄准“中华散曲之乡”创建目标,不断提升文化综合实力和产业发展水平。同时,把文化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强化文化与旅游的互促互动,注重文化成果向旅游产业的转化,努力推动旅游产业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