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22日
从业三十多年带出张艺谋的“金剪刀”
薛效强 剪辑师虽是导演的助手但也要有创作意识
薛效强 剪辑师虽是导演的助手但也要有创作意识
   她1956年加入西影,直至1990年退休(后被返聘三年)。期间共剪辑《野山》《神鞭》《彭大将军》《古今大战秦俑情》等26部故事片、12部37集电视剧、30部纪录片以及39部科教片,其中《野山》《神鞭》两次获西影“铜车马”优秀剪辑奖。
  她是薛效强,国家一级剪辑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理事。
  她说,剪辑师是导演的助手,应该清楚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站在导演的立场剪辑片子;也要熟悉剧本,站在演员的立场理解片子,体会演员的思想感情,突出人物性格;还要具备创作意识。
  痴迷电影换工作西影厂圆儿时梦
  童年时,薛效强就对电影痴迷极了,为了看到新片,她不吃早餐,用省下来的钱去买电影票。解放初期她参加工作,在陕西省文工团当演员。1953年初西北行政区文化部成立电影放映培训班,她一心想去学习,于是找了安全团长和指导员薛增禄,闹着要去,团长说:“你来团里时间不长,形象也不错,团里还想好好培养你哩,你还是安心留在团里吧!”她说不想当演员,就是想学放电影。团长问为什么,她说:“爱看电影呗!”后来薛效强如愿转到了培训班。训练班结束后,被分到陕西省文教厅电影放映队工作,任务是下农村巡回放映,她所在的队负责蒲城县和白水县。
  1954年薛效强结婚后,调到了西北文艺工作团(陕歌前身)。1956年初,西影筹建处成立,她又被调到了西影实习团。1956年8月之后的两年,她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学习剪辑业务,后回到西影,一直工作到退休。“在西影厂工作了30多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圆了我的电影梦。”
  战争题材最难剪辑情绪剪辑最难把控
  她说,影片剪辑中,最难剪的就是战争片。战争类题材的电影,拍下来就是一个画面,所有枪炮子弹的音响全都是配上去的。在剪辑时要跟着画面,有手榴弹声,你就要接一个手榴弹声,有手枪声,你就要接一个手枪声。比如《彭大将军》是一部传记片,它反映了彭大元帅解放战争中在西北战场的丰功伟绩和坎坷多蹇的人生经历。影片中,情绪剪辑点特多,动作剪辑与情绪剪辑,相比之下后者难度大些,分寸不好掌握。这种情绪剪辑点的选择和镜头需要留多少长度,是比较难掌握的。
  又如,宜瓦战役中有一段戏,是我军包围了敌炮兵阵地,其中有一个镜头是李子胜和孙方拿着枪和手榴弹逼敌人反水。这个画面拍得很美,画面背景是硝烟弥漫,前景是鹅毛大雪,可是对话太长,全接上拖了节奏,剪短了话又说不全,所以比较难剪。
  要用镜头讲故事弥补遗漏和不足
  在薛效强剪辑的众多片子当中,电影《野山》《神鞭》和电视剧《神禾塬》《遭遇晴天》等片子,她印象最为深刻。
  那么,电影与电视剪辑有什么异同?薛效强告诉记者,剪辑者和导演一样,都是用镜头来讲故事的,都是搞“蒙太奇”工作的。电影、电视剪辑工作,除了工艺制作过程不同,所用的机器、材料不同,大银幕及小屏幕不同之外,其对剪辑工作的要求及艺术效果是一样的。
  在我国,剪辑师是导演的助手,在剪片子的时候,不光要按导演的意图去剪,自己也要具备创作意识。剪辑工作是导演艺术创作的延伸、补充和发展。剪辑要遵循导演总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去工作,经过对大量素材的精心筛选,重新组合,通过蒙太奇技术技巧及艺术手段,弥补拍摄中的遗漏和演员表演的不足。
  谈起在剪辑工作中的体会,薛效强说有三点要求:首先要熟悉生活。“我初学剪辑时,参加的第一部戏是《暴风中的雄鹰》。正值影片后期工作,带我的老师生病了,为了不停下工作进度,录音师给了我一大堆音响资料,并嘱咐我,‘你看画面有啥就接啥声音。’可是在混合录音检查时,引起了哄堂大笑。录音师给我解释说,‘大家笑你把打轻机枪的画面接上了重机枪的声音,打重机枪的画面接上了轻机枪的声。’这是我初学剪辑的第一课,终生难忘。”
  其次要身临其境。剪辑师手中的“剪刀”并非冷漠,坐在剪辑台前,既要身临其境,深切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又要以一个观众的身份,冷静地、客观地对镜头和戏进行品评,审视其是否衔接、连贯。影片《再塑一个我》中,有场刻划人物心理活动的戏,内容是:画家莫磊的妻子池波来到画室看望丈夫,当她打扫屋子时,无意中发现书本里夹有一张与她丈夫有着暧昧关系的年轻女子的照片。此时,丈夫回来了,两人默默相视后,妻子悄然离去。原样片中两人相遇是中景。然后是每人一个近景,最后妻子离去是中景。剪辑时,薛效强感到这场戏的处理过于简单急促,为了突出两人相对无言的复杂心情和内心冲突,她将原来的两个近景镜头剪开,反复交叉使用,从而增强了两人相持的尴尬心理,弥补了拍摄中的不足。
  最后要把握节奏。在剪辑过程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从分镜头剧本来看,尚是情节紧凑、扣人心弦的一场戏,经拍摄出来,初剪后却变得乏味。影片《三关点帅》中,对穆桂英射掉了辽寇肖天佐帽子的处理,原样片在穆桂英射箭的一个镜头之后,紧接着是由全景推至肖天佐近景,然后帽子才被射掉,这两个镜头相接不仅节奏慢,而且时空关系不对头,后来她把两个镜头分为穆桂英搭箭张弓、对方的反应、剪离弦、肖天佐近景、帽子落地,还有一些段落的处理,也是将镜头剪开两用或三用,采取分剪插接的方法,突出了人物形象,改变了时空关系,加强了节奏。
  手把手带出高徒接手《红高粱》剪辑
  有着张艺谋“金剪刀”之称的杜媛,就是薛效强带出的徒弟之一。当时,她手把手带过5个徒弟,其中,杜媛、杨素勇是厂里面的子弟,杜媛接手了张艺谋导演电影《红高粱》的剪辑工作,从此进入电影剪辑领域的中心。其参与剪辑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无人区》等影片三次提名金马奖最佳剪辑。杨素勇一直在厂里工作。另外三个徒弟分别是与内蒙厂、云南厂还有陕西省电视台合作时带过的徒弟,但时间都不长。
  现今82岁的薛效强,因身体原因,不再剪片子了,但看报却成了她每日必做的事情。她也经常会看一些电视剧,“我们做内行的人在看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但是电视又不像电影,没有那么严格。”
   文化艺术报记者 吴嫚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