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2017年10月8日起正式施行。《规定》出台旨在促进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科技改变世界,网络精彩生活。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不断走进人们的视野,逐渐成为了工作、生活中的重要通讯工具和获取信息的渠道。但同时公众号也容易成为不法信息诞生的法外之地,诸如违规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假冒党政机关或媒体名义发布虚假信息、传播涉黄涉暴信息、频繁使用恶俗标题博取眼球等等,严重侵害着网络传播秩序。
促进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信息服务提供者必须担起责任。《规定》就明确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信息内容安全管理主体责任,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能力,设立总编辑等信息内容安全负责人岗位,建立健全用户注册、信息审核、应急处置、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信息服务提供者撑起“过滤网”,公众号将更有活力。
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网民当为主力。固然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底线同样不可逾越。《规定》明确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使用者应当履行信息发布和运营安全管理责任,遵守新闻信息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安全保护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维护网络传播秩序。这也倒逼着公众号要遵规守法合法经营,不“钻空子”、不打“擦边球”。
补齐法律短板,推进依法治网。推动依法治网完全依靠网站自律、网民自觉也不现实,其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监督与管理。《规定》专门指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明确监管责任当然有助于补齐法律短板,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网络公众号营销没有罪,吸引眼球也无不可,但却必须遵守规则。《规定》共计十八条,包括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提供者及使用者主体责任、个人信息及权益保护、账号处置、行业自律、公众监督、行政监管及违法处置等条款,其出台使得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真正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期待《规定》能够优化舆论生态,让公众号发展更有活力,推动互联网成为真实便捷的知识库、温暖可靠的朋友圈、文明理性的舆论场。
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