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真人真事难,演名人故事更难,塑造思想家的舞台形象难上加难。贵州省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知难而进,聘请名编(李宝群)大导(宫晓东),联袂打造出大型原创历史话剧《此心光明》。在众多表现王阳明的文艺作品问世之后,另辟蹊径,对塑造王阳明的艺术形象作出了新的尝试。该剧应邀参加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2017年9月8日、9日在易俗大剧院演出两场,受到西安观众的欢迎。
《此心光明》力求全方位地塑造出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者”形象,为此,剧目在结构上设计了两条线索。
一条是外在的王阳明生存轨迹线。全剧分为引子、四章和尾声,共六部分。引子从王阳明病危写起,四章分别展现王阳明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从青年才俊,到阶下囚徒,从贬谪龙场,到平匪平叛,大起大落,大开大合,较为完整地展现出王阳明的生命历程,在剧作中,王阳明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生命温度的活生生的人,也是一个有发展、有变化、成长着的人物,他一次次身置困境、面临考验,他曾想过放弃,有过沮丧、软弱、痛苦、迷惘,又一次次做出勇者的选择。除了展现人物命运,剧中也注重写情感,既写王阳明心忧天下关怀苍生的家国情,也写夫妻情、父子情、祖孙情、主仆情、同窗情、师生情。在复杂的人物关系中展现王阳明“立德”“立功”的外在事功,在众多情感的交织中表现王阳明的广阔情怀,在正反面人物的烘托、映照、补充、反衬下展示王阳明的坚强性格。
另一条是内在的王阳明求道立言线。围绕王学的建构过程层层推进,寻道、悟道、成道、证道,层层展开,王阳明一生寻找圣人之道,构建接引人们知善知恶,去恶为善之学,最终走入圣人之境,经历了“百苦千难”,内心经历过一场场精神风暴,他的生命信念和人生梦想是在一次次生命抉择中闪烁光芒的。他苦寻圣贤之路,苦寻生命真谛,有着人类历史上很多伟大的“求道者”“殉道者”的悲剧美和崇高美。
内外交错的两条线索,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一生历经的诸多事件,是难以用传统的戏剧式结构编排成戏的,《此心光明》为内容寻找形式,采用“叙述体戏剧”样式展开全剧的叙事。两个主要叙事者交替讲述,多个人物不时“化出化入”,既是剧中人,又是见证者和评判者,形成了充沛的戏剧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戏剧假定性的优长,永不退场的歌队,时而是只学八股的一群腐儒,时而是只保乌纱的一批庸官,时而是情深意厚的众多山民。自由转换的时空,移动平台的切入与圆环的自转,舞美上几杆修竹、一角山岚、飞舞的雪花,突显出全剧的诗意,渐变的服装让人想到了富有贵州地域色彩的蜡染,打击乐曲和各种模拟音效的交相辉映,融合了现代舞蹈、戏曲艺术、民族文化等多种元素的表现手段,对话、独白、旁白等多种语言形式的灵活运用,建构出新型的舞台语汇,拓展了艺术表现力,为观众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因为是新的尝试,难免给人某些遗憾。过多的透视“散点”,给观众留下了某些“聚焦”之困;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现实关怀,使剧目过多留意于官场争斗;外在事功的连续铺排,某种程度上夺走了展示王阳明智慧风貌的戏份。“没有智慧的风貌,就没有一个艺术形象会到达那样的高度,在那里,它摆脱了日常现实的乏味的偶然性,能够保持着其个性的全部的活力而上达于真正的’境界’。”卢卡契如是说。雒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