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18日
“三秦悦读”主题征文(13)
在阅读中做最好的自己
在阅读中做最好的自己
  近日,收到陕西咸阳青年作家魏锋先生的新著《微风轩书语》,深受启发,深为感动。这是一个“读书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也是一个“阅读涵养生命”的现实读本。
  1998年,魏锋先生因为高考前的一张误诊通知单,错过了就读大学的机会。然而,他并未向命运低头,而是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追逐梦想、拥抱未来。他做过建筑小工,当过代课教师,如今在当地一家企业担任内刊编辑,创办微风轩书香公众号,发起“微风书公益”项目,为特殊教育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村书屋和基层图书馆捐赠图书。无论从事哪个职业、哪份工作,他总是与书为伴,坚持阅读和创作。
  本书是作者出版的首部读书随笔集,收录了作者近些年来有关读书的文章。《致敬尊贵灵魂》《追寻信念真谛》《体味思想精义》《启迪写作人生》《书写温暖文字》六大篇章,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观点新颖,文笔优美,记录并见证了作者“读书、教书、编书、卖书、捐书”的心路历程。
  因为爱读书,他的创作潜能被激发;因为爱读书,他与陈忠实、贾平凹、高洪波、白描等知名作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因为爱读书,他与家人构建了让人羡慕的“书香之家”;因为爱读书,他的公益梦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传递。
  魏锋先生的成长、成才历程告诉我们:读书点燃梦想,阅读点亮未来。与此同时,他的故事也引发了我对读书的深层思考——人为什么要读书?我的答案是:主观为谋生,客观为修身。知识经济时代,“活到老,学到老”的自我要求更加紧迫,读书的功利境界更加凸显。即便如此,读书的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不能被人们忽视,阅读的修身功能必将被重新定义。
  有人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有人说,在阅读中可以寻找内心的宁静;也有人说,在阅读中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曾说:“阅读与不阅读,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读书到最后,人们就会深刻感受到知识的浩瀚与自己的渺小,但却能沉浸在“与高贵灵魂对话”的愉悦中。
  阅读不仅让城市备受尊重,也可以让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或许,读书一时间改变不了命运,但它至少意味着你自己没有完全认同现实,而是努力通过学习去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去超越自我、超越旧我。正如法国著名思想家罗曼·罗兰所言:“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人们只会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化传播手段和娱乐工具,许多人的内心表现得越来越焦虑。甚至,对不少人而言,碎片化阅读都已经成为奢侈品。殊不知,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精心思考、摆脱焦虑,引领我们打开一扇智慧之门,让我们从一个世界走向另一个世界。这或许正是读书的真谛——我不曾到过海洋,可我却曾嗅到过那咸湿的海风;我不曾到过撒哈拉,可我却见到那颗温柔的骆驼泪;我不曾活在那个旧世纪,可我却听到农奴愤怒的嘶吼;我不曾环游世界,可我却觉得世界在我心中。
  《微风轩书话》是一个平凡中国人的灵魂告白,更是一个普通读书人的阅读宣言。在拮据的生活、朴素的情感和务实的行动中,魏锋先生只是多了一份坚持、少了一些浮躁,多了一份自律、少了一些放纵,却演绎出“微风徐来、爱意荡漾”的别样人生。
  世间好物千千万,可我唯愿与书长相伴。当阅读成为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个家庭的风尚习惯时,文明的力量就会水到渠成,最好的自己便会自然显现。如今,在文化小康的伟大号召下,“人人都是书客,家家充满书香”必将从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