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4版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11日
尉俊东:围绕“一核一圈三带四区” 实施“18+1”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尉俊东:围绕“一核一圈三带四区” 实施“18+1”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榆林市委副书记、市长尉俊东
  榆林滨河公园
  定边县盐湖落日
  神东煤炭集团大采高设备在生产中。  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绥德抗洪救灾现场
  陕西省镁业集团公司工人在查看利用焦炉煤气冶炼的金属镁  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尉俊东在总结部署经济工作时说,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动力增强、持续向好态势。
  下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九大,做好各项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好省党代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十大战略问题研究工作部署,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重做好五方面的工作,全面加快追赶超越步伐,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他强调,近期我市普降大暴雨,大部分县区出现洪涝灾害。各县区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以赴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特别是子洲绥德两县要集中人力、汇聚物力、整合财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搞好家园重建。
  尉俊东最后强调,下半年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期、攻坚期,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以追赶超越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上半年经济运行“升”“增”“好”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省十三次党代会、十五次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座谈会精神,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动力增强、持续向好态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3.6亿元、增长7.8%,占全省经济总量15%,较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2.3亿元,增长8.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5亿元,增长31.1%;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1亿元,增长11.9%。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转型步伐缓慢,能源行业占GDP和财政收入比重达52%和71%,过度依赖资源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二是重大项目推进缓慢,工业投资下降13.8%,稳增长促投资压力较大。三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园区支撑作用发挥不够,非公经济占GDP比重低于全省12个百分点。四是金融生态环境不优,金融改革创新不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此外,部分改革事项落实进度缓慢,一些干部“能力恐慌”问题比较突出,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下大气力予以解决。 

  下半年工作要求
  一是深入贯彻工作新要求,结合实际、系统谋划。围绕统筹创新驱动与要素驱动培育新动能、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构筑新高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激发新活力、狠抓脱贫攻坚和民生工程共建新生活、坚持人文社会生态并重彰显新形象的总体要求,深入思考路径方法,科学分解任务措施,努力把思路变成任务、任务变成措施、措施变成项目,推动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加快追赶超越。
  二是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国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我们加快产业体系升级和优势产能释放;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有利于我们加快吕梁山片区整体发展;结合减霾治霾调整区域功能布局,有利于我们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我市纳入呼包鄂榆城市群等一批国家级战略规划,列为国家4个现代煤化工示范区之一,为我们提升发展地位提供重要机遇。我省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有利于我们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高度重视沿黄城镇带建设,有利于我们加快沿黄贫困地区发展;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有利于我们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特别是省上提出建设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和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要求定位,为榆林追赶超越提供了遵循。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突出重点、破解难题。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来我省视察并要求抓好“双创”、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等工作。省委、省政府先后就“放管服”改革、县域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科技创新、全域旅游等工作做出安排部署。我们要深入贯彻中省决策部署,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居安思危,自我加压,发力破解产业结构偏重、体制机制不顺、营商环境不优等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持续抓好脱贫攻坚、生态环境、安全稳定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全面加快追赶超越步伐,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夯实“稳”基础扩大“好”势头
  一要力促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构建旅游大格局。把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谋划,精心编制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围绕“一核一圈三带四区”(“一核”即榆林古城;“一圈”即城市1小时旅游经济圈;“三带”即长城边塞古迹旅游带、黄河风情旅游带、无定河绿色生态旅游带;“四区”即沙地运动休闲度假体验区、黄土民俗风情体验区、工业科普旅游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体验区)建设,实施好“18+1”重点工程(“18”即榆林古城改造提升工程,统万城、石峁国际化工程,长城旅游廊道工程,黄河旅游驿站工程,旅游交通畅达工程,A级景区创建工程,旅游服务提升工程,旅游人才培养工程,旅游形象宣传工程,旅游商品研发工程,旅游信息化建设工程,特色文化旅游工程,红色旅游推广工程,运动休闲旅游工程,工业科技旅游工程,乡村旅游工程,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工程、旅游品牌创建工程;“1”即建设旅游资源项目库),全力打造举世闻名的陕北印象集中体验地。加强“清爽榆林”“榆林过大年”等旅游品牌的营销推介,推动综合交通、智慧旅游提档升级,推出更多有榆林特色的旅游产品,以更加开放的格局讲好榆林故事。切实抓好农业生产。
  二要加快“调”的步伐,推进能化基地高端化。狠抓资源深度转化,着力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持之以恒抓好精准招商。
  三要拓展“建”的格局,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后半年重点抓好严格城市规划管控、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三方面工作,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总体思路是,北部县区重点推进能源资源高效开发和深度转化,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产业体系升级和“四化同步”发展,确保走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前列;南部六县要以脱贫攻坚为统领,瞄准4大类31项监测指标,全力补齐产业培育、民生保障等发展短板,加快退出全省县域经济考评后进位次。全面强化城镇建设。围绕“一主三副多点”和“两廊一带”城镇发展布局,着力推进县城和重点镇村建设,做优县城,做强集镇,做美农村。
  四要加大“改”的力度,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主要抓好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抓好医改工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四方面工作。
  五要提升“保”的水平,扎实做好民生改善工作。系统谋划工作,特别要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避免贫富两极分化。完成年度任务。处理好矛盾问题,做好迎检工作,打好脱贫攻坚战,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严密防范各类风险。 

  众志成城,搞好灾后重建
  近期我市普降大暴雨,大部分县区出现洪涝灾害。各县区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以赴抓好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特别是绥德、子洲两县要集中人力、汇聚物力、整合财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搞好家园重建。要加强应急生活物资调度,落实民政救助政策,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就医。要统筹做好道路、电力、通讯、排水等损毁基础设施修复工作;特别是要吸取教训,切实加强防洪、排涝设施规划和建设。要全力推进绥德、米脂、子洲3县王圪堵水库引水工程,11月底前要实现应急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