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嘉宾合影 7月29日上午,“唤醒终南山”秦岭——终南山文化高层论坛暨邢小俊长篇纪实文学《居山活法》研讨会在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终南山文化如何挖掘、如何继承成为专家研讨、交流的焦点。此次论坛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
首都文化界30余位著名作家、评论家出席本次研讨会。贾平凹、白描、樊洲发来贺电。
研讨会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主持,中译出版社总编辑张高里,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小洲一同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到场专家展开关于作品的研讨,全方位解读了《居山活法》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分析了该部作品在邢小俊创作道路上的突破性贡献。以下为部分发言内容节选。
吴义勤(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评论家,作家出版社社长):
这是一本向终南山致敬的书、向秦岭致敬的书,这座山是连接中国古代和现代的自然标志物。中华文明的地理标志就是秦岭,这个定位是非常重要的。秦岭的神奇、丰富,每个人从里面获得的感悟是不一样的。因此,这本书不仅探索的是隐士的生活,实际上它最大的主体是终南山、是秦岭。
第二,这是探索隐士的生存状态的一本书,某种意义上也是展示这些特殊人群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书。这些隐士每个人面对自然的态度,每个人对自我的疗救,对今天所有人都是有启示意义的,提供了一种精神解决的方案。
邢小俊的文字一方面充满激情,抒情性很强;另一方面,他有思辨的东西、思考的东西。读的时候有快感,一方面有思想的快感,另一方面有语言的快感。某种意义上邢小俊也是一个奇人,他写了这样一本奇书,特别祝贺他。他还有很多写作的计划,我希望他下面好的选题都能够尽快成书,为中国文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巨才(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
这本书就是我们当代在终南隐匿着这样一种特殊的人作为题材。邢小俊能够较好地、清醒地把握作品的基调和写作的分寸。再加上书里说到他的采访经历,有这样的创作态度,一定会对我们中国文学奉献出新的力作。
白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评论家):
这是一部很独特、很重要、很稀缺的作品,弥补了题材上的空白。这个作品很大的一个特点是它不是用一种猎奇的写法,而是对这些人的另类生活充满了敬畏、尊重、理解,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
周明(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原常务副会长、作家):
这是作者用双脚跑出来的奇书,每一篇文章笔端都在探寻着人类的精神家园。邢小俊,以脚来丈量终南,以心走访隐士,给文坛一本沉甸甸的文化盛宴。
丁临一(武警电视剧艺术中心原副主编、评论家):
这本书题材很独特,里面的人物及生活状态、精神状态都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邢小俊的书把居山者主要分为三类人,一类是佛教徒,一类是道教徒,还有文化人。在书中大量的细节里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是我们在都市生活里完全没有办法想象的。
王宗仁(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作家):
“河中的月亮和洗脚盆的月亮是有区别的”。这是《居山活法》作者邢小俊说的一句话,站在终南山上说的。那么简单,明了,可又是那么深刻。这么一句话就擦亮了整个世界。在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了生活的复杂性,而忽略了生活的简单与直接。
张陵(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评论家): 这本书传递了一种低碳简约的生活观。有价值的部分是写那些从生活中过来的人,他经过了世俗社会的繁华,要放弃很多物质生活,那是很不容易的。邢小俊把他们的勇气写出来很有意思。
王必胜(《人民日报》文艺部原副主任、评论家):
这是一本奇书,一本书写一群精神求索者、有如苦行僧生活状态的纪实作品,为那些在繁华喧嚣的滚滚红尘中,寻找精神净土的跋涉者们献上的礼赞。
刘玉琴(《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评论家):
邢小俊用两年多的时间,实地观察、体验、探寻终南山特殊人群的生活和心路历程,讲述他们的日常和内心,这是一次艰辛的探寻和探访,这样的选择和书写或许可能不会很快被广泛认可,但或许又因站在社会发展的某种高度,透视人生存在的意义和目标究竟何在,意义不凡。
徐剑(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著名报告文学作家):
近40年中国作家面对的困惑绝不是技术层面的,而是能否从哲学、宗教、从历史面对这个时代有一个全新的独到的认知。那些归隐者在开始寻找,终南山里与青山做伴,这是智者生活,我觉得这种安妥感他写得非常好。
徐可(《文艺报》副总编辑、评论家):
这本书本身就是具有独特价值的书,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当代终南山隐者的窗户,这使他天生具有不可替代性。
高伟(《中国作家》副主编、评论家):
敢于写终南山,并且写其中隐居部落的居山者,并将他们作为载体解读终南山,我觉得是一次很有勇气的写作。作者的文字很好,文字很美,但是如果文中可以更多的把“我”带入,以作者出场的话会更加具体、更加感人。
王国平(《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主编、评论家):
这个书确实很特别,其实是一种视频书,他后面附了很多视频二维码,可以扫着看,这个书比较立体。这个群体确实给我们很多思考,所以看这种书很容易有带入感,它发挥了文学的价值就是疗伤的价值。
徐忠志(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评论家):
邢小俊文字的带入感非常强,他在采写过程中很理解这些隐居终南山这些人的选择,他们以一种隐、退、舍来唤醒我们对目前生存状态的反思,而不是劝说大家都去隐,邢小俊在这方面理解是深刻的。
程文静(《人民周刊》副社长):
邢小俊是有情怀的人,他用他的脚、用他的心把这部作品呈现给大家,让我们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有深刻反思。
余艳(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真正的隐士,隐的是做事的高调,不隐的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心。采访隐士,对邢小俊最直接的一个改变就是让他自己静了下来。他逐渐明白了,要摒弃名利,拒绝各样诱惑,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干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魏建军(《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副主编、评论家):
唤醒终南山,实际上是唤醒我们在世俗社会中沉寂许久的真我,进而健康而有益地选择更有价值、更富生命情趣的生活方式。
A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