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6版
发布日期:2017年07月14日
陕西文学院第四届签约作家出炉
陕西文学院第四届签约作家出炉
  近日,陕西文学院第四届签约作家签约暨专家聘任仪式在省作协高桂滋公馆举行。17位从“百优”中选拔出来的优秀中青年签约作家和陕西文学院签约,他们将代表陕西文学新势力,全力向文坛寻求新突破。
   严选:优中选优
  陕西省是从2007年开始实施省作协签约作家制度的,为了有效推进这项工作制度,省作协组建了文学院,主要职责就是组织和培养文学新人,做好签约作家的联络、协调、指导、服务和管理工作,促进文学创作出好成果。
  在过去的三届签约工作中,省作协根据陕西文学发展实际,不断调整签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签约思路,签约作家创作题材由单一的小说扩展为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从管理方法上由补贴制到对应奖励,并在原有奖励金额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了奖金额度。在“签约作家”这面旗帜下,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作家的才情得以充分的展现,为陕西文学增了光添了彩。李春平、寇挥、周瑄璞等,都曾是陕西作协文学院“签约作家”中的一员,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了陕西文学创作中的骨干。
  按照三年一届的签约作家制度,本届签约作家工作从去年年底开始进行,组成了以贾平凹为主任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候选作者进行了认真的评审和投票表决,经过严肃认真的评定和审批程序,最终献乐谋、王闷闷、范墩子、丁小龙、杨则纬、惠潮、王刚、周子湘、徐伊丽、贝西西、巴陇锋、冯北仲、张瑜娟、黄文成、周炜、王宏哲、高远等17位从事小说创作的70、80、90后的优秀中青年小说家从“百优”中脱颖而出,正式步入公众的视野,随后文学院将会陆续和其他题材的优秀作家签约。
  此次文学院还聘请了一批专家老师,并成立了“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文学院第四届签约作家专家指导委员会”,共同为签约作家的创作把脉、修改、评论、推荐,为签约作家的工作献言献策,帮助年轻作家成长。
  题材:偏重乡土题材
  本届作家中,以中短篇小说作家居多,其中,除献乐谋一人投身于网络文学,其他签约作家大多数偏重于传统乡土题材,笔下文字轻灵兼厚重,秉承着陕西作家的传统。
  乡土题材似乎是陕西作家的创作沃土,然而此次签约的80后作家则在都市题材中有所建树。贝西西以一个优秀的儿童作家的寓言、概念化的表达,将转型为中短篇创作。冯北仲关注高校,出版有长篇小说《遗园》;周子湘曾在新加坡打工,以海外务工者题材为主,写他们的迷茫、挣扎、奋斗的经历;80后作家杨则纬则专注于都市青春题材作品,多年来一直被文学界及影视界所广泛关注。
  期望:深入生活写出好作品
  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道峻在致辞中,希望签约的作家潜心深入生活,写出深刻反映时代本质,揭示社会发展规律,触及百姓生活和心灵,能够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前进的大作品。
  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因在外地无法赶回,特写贺信。他认为,文学这个行当入门容易提高难:“以前你可能是为个人写,签约以后则是代表着陕西,可以说是文学赛场上的陕西队,要多出作品,出好作品,出精品。写作首先要关注现实,关注现实就是脚踏在土地上,写出生活的鲜活状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才可能更本真更灵敏,也会考虑到现实发展的前瞻性。写字讲究书写性,小说就是好好说话,说属于你自己的话,注重自然状态,出乎自然地从内心流淌出来的一定会是好的文字。”文化艺术报记者 李济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