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来源于生活,而又不是原汁原味地将生活展现在我们眼前。好的戏曲都是有程式的,这种程式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结合戏曲人物特点、场景再加些修饰,夸张地用唱和念的语言表演出来。表演时既要符合生活逻辑的真实感,又要体现是经过艺术提炼、加工、有舞蹈动作的美感。这样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让观众体验到生活的故事,同时也能享受到艺术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一、戏曲程式化的界定
(一)戏曲程式化的定义。说到程式化,很多人都会认为是按公式、步骤去做事情,按部就班、死板、不能灵活应变。但是戏曲的程式化是不同的,虽然戏曲表演都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式来表演,舞台上不能有自然形态出现,但这些戏剧素材,都是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夸张、变形、修饰,使之成为格律严整,节奏鲜明的技术格式,即程式,它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变现形式。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之一,综合了说唱、歌舞和滑稽戏这三种不同的艺术,并组织了程式化的艺术语言和动作,赋予人物神情、音容、笑貌,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内心表现展现在观众眼前。这种程式化的语言、动作,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演员要把程式化的表演用自己的特点呈现给观众,让观众享受到艺术之美。
(二)戏曲与话剧的区别。戏曲以写意派为主,如中国戏曲是以程式化、综合化、虚拟化的艺术表演方式,注重的是演跟唱相结合;而话剧是体验派为主的,角色的创造一般是靠感情体验的。他们最大的区别是表演的方式不一样,话剧主要是以对话为主,动作也是真实的,体验人物的内心对白后再把外部的东西体现出来,在舞台上比较真实,很少加以修饰、夸张;而戏曲恰恰相反,比如在戏曲舞台上要开门,没有门也要把开门这个动作表现出来,演员所开的“门”带有假设性,通过演员的动作来展现“门”的存在,但话剧就要有真门才能开,这就是戏曲一个强大的程式化表演特点,能把美化后的舞台动作提炼出来,同时也能够看出戏曲演员表演的成分。
二、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
戏曲的艺术手段主要以唱、念、做、打为主,再结合表演艺术使戏曲的舞台表现更加丰富精彩。“唱”指歌唱,这是戏曲最直接的音乐因素;“念”即对白,它不是很直白地把要表达的语言说出来,而是结合音乐舞台语言,这两者构成戏曲程式化表演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表演动作,这些动作通过舞蹈的程式化体现出来;“打”指武艺、动作武打和杂艺。这也是舞蹈化的动作,两者构成戏曲的另一要素“舞”。这四种艺术表现手段把音乐、语言、表演、舞蹈融为一体,在舞台上通过戏曲把各种美展现在观众面前,形成节奏鲜明、风格独特的艺术表演。
(一)艺术手段“唱”。声乐是戏曲中重要的组成因素,人物形象的刻画是通过演员的声乐表现出来的。我们在观看戏曲时,不仅仅是看戏曲的内容,更主要的是听觉上的享受。有人在看戏曲时,会选择闭上眼睛,跟着台上戏曲演员唱的节奏摇动头脑,这就是“听戏”,这个过程是很享受的。当我们在看戏的时候会评论这个演员的戏曲唱得好不好,所以说“唱”对戏曲来说是很重要的,好的唱功能给戏曲带来不一样听觉效果,也为戏曲添加丰富的色彩。
唱是演员用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程式化艺术手段,它根据剧本要求,用优美的音乐形象来丰富文学形象,使形象展现在观众眼前。唱法也分为很多种,学习唱功的第一步是喊嗓、吊嗓、扩大音量、音质,还要分辨字音的四声阴阳,尖团清浊,五音四呼,练习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技巧。学习戏曲最重要的就是先学唱,从人物的声音造型入手,当唱法准确适当时,人物形象才会得体逼真。
(二)艺术手段“念”。念白是一种介于读与唱之间的特殊艺术手段,它将语言戏剧化、音乐化,在戏曲中与唱互相衔接、补充、陪衬,是人物内心独白的体现。念白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有韵律的“韵白”,另一种是以各地方言为基础的“散白”。“京白”就是比较常见的以方言为基础的念白,其中花旦和丑角用的比较多。京白不是只用普通话念出来就可以了,里面的技巧也很多,要念好京白,每个字要经过艺术研究才能念出有节奏、有张力、丰富精彩的独白。
念白的程式很多,比如京剧中的念白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作用分为场白、引子、对白、贯口白、数板、扑灯蛾、念对儿、叫头、背躬和哭相思等等。无论是韵白还是散白都是有程式的,需要经过艺术加工、提炼,才能把有节奏感、音乐化、悦耳动听的独白、对话传递给观众。
(三)艺术手段“做”。做是指通过舞蹈表现出来的形体动作,也是一种程式表演手段。戏曲表演的五种基本技巧是手、眼、身、发、步,要协调这些程式化的舞蹈动作,把人物性格特征、形象展现出来,把戏曲的特别之处更加精彩地表达给观众。
手即是手势,在具体的剧情灵活运用手段,能为戏曲增添亮点,把舞台人物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眼就是用眼睛表达情感,俗话说:“一身之戏在于脸,脸上之戏在于眼。”眼是我们五官之一,有传神的作用,在舞台上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眼睛表达的。身就是身体,是动作的总枢纽,任何动作需要身体的配合协调,才能把手、眼、步连贯起来。发就是甩头发,这也是一种把人物情绪表演出来的艺术手法,多为男性角色甩动头顶扎束的一绺长发﹐表现惊慌失措﹑悲愤交加﹑疼痛欲绝以及仓皇逃命﹑垂死挣扎等激烈异常的情绪和情境的一种表演特技。步即步法,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步法对戏曲至关重要,步法的优劣对于唱做念打都有影响。
(四)艺术手段“打”。打是戏曲的另一种形体动作,是舞蹈化的武术。这种武术也是经过艺术研究、改编、修饰而提炼出来的程式化动作。一般分为“把子功”“毯子功”两大类。凡用兵器对打或独舞的,称“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滚跌扑的技艺,称“毯子功”。
所以,好的戏曲演员既能把武术的武技展现给大家,也能让大家看到舞蹈化的武术,从而增添戏曲色彩。
三、戏曲程式化的舞台作用
(一)戏曲程式化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戏曲都是有很多程式的,正是因为有这些程式,才能把戏曲的歌舞表演和优美的歌唱体现出来,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性格特点,让舞台效果更丰富多彩。戏曲不是直接模仿生活然后表演出来的,它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中总结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遇到不同的事时的表情、动作、神态、情绪,加以修饰、加工、用夸张的手法提炼一些程式。这些程式能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戏曲中的唱念做打都是在刻画人物性格,如戏曲《三岔口》,唱念比较少,更多的是根据音乐节奏做出程式化的舞蹈,这种结合很巧妙,也能刻画出任堂惠和刘利华这一庄一谐两个不同人物的性格。所以,戏曲程式化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戏曲程式化有助于吸引观众。戏曲程式化不但是演员用来表演艺术的手段,同时也能把这种形式的内容反映给观众,给观众创造想象的空间,吸引观众。戏曲的艺术手段多种多样,戏曲程式也很多,每个程式都有自己对应的地方,功能各异,互为补偿,如文字不够舞蹈来凑,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我们就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这种综合的唱念做打,体现社会、人的善恶美丑,引发人们思考,激起大家共鸣,这就是戏曲的美妙之处。我们在看戏的时候,能欣赏演员优美的舞蹈化动作,听着悦耳的唱曲,还能领略生活的内涵,享受戏曲给我们带来的各种美。
戏曲中各式各样的程式构成戏曲艺术独有的辉煌,戏曲的程式都是经过修饰提炼出来的,这也是一种艺术特色。没有程式就没有戏曲艺术,戏曲的程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表演的过程中不断演变发展的,每一代演员都有符合当时时代潮流的戏曲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