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吸引众多游客。 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吴嫚嫚)5月30日,记者在陕西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了解到,端午小长假期间,陕西省各博物馆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以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举办展览、开展宣教活动、实行门票优惠等多种方式,吸引403万观众来到陕西文博景区体验传统民俗。
节日期间,全省对外开放文博单位假日三天共接待观众403万人次,其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共接待观众85861人次,同比增长10.09%;陕西历史博物馆39209人次,同比增长4.1%;西安碑林博物馆5797人次;汉景帝阳陵博物院2572人次,西安博物院约1.7万人次,延安革命旧址达10万人次,宝鸡青铜器博物院2.67万人次,西安钟鼓楼博物馆3.6万人次,法门寺博物馆1.2万人次,宜君梯田生态博物馆2.27万人次,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1.04万人次,药王山博物馆1.05万人次,安康博物馆3169人次,韩城市博物馆7.3万人次,司马迁墓祠纪念馆1.99万人次,澄城县博物馆1.42万人次,乾陵博物馆5800人次,三原县博物馆8468人次,凤翔县博物馆1.2万人次,茂陵博物馆4200人次,同比增长14.7%;佳县白云山古建筑群1.3万人次,澄城尧头窑文化景区8000人次,陈炉古镇2万人次,旬阳蜀河古镇6800人次,山阳漫川关古镇5.6万人次,宁强青木川古镇5.83万人次,陕西自然博物馆1.7万人次;非国有博物馆中,大唐西市博物馆2.45万人次,高陵场畔民俗博物馆13.4万人次,富平陶艺村博物馆8000人次。
观众除了能参观到各馆基本陈列之外,也能欣赏到不少新展览。以陕西历史博物馆“数典录珍弘道传承——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西安碑林博物馆“九朝石语——洛阳九朝刻石博物馆拓片珍品展”、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摩崖崔巍汉风扬——汉中石门十三品拓片展”、西安博物院“十年藏珍——西安博物院新入藏文物精品展”、大唐西市博物馆“锦样胡风——大唐西市博物馆藏丝绸文物选粹”“鉴容正仪——中国古代铜镜精品展”、乾陵博物馆“丝路梦唐——唐代胡俑精品文物展”、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繁花似锦——广西壮锦文化展”、耀州窑博物馆“白银时代——中国外销银器特展”、安康博物馆“南水北调中线城市书法美术展”,泾阳县博物馆“记住乡愁传承文物——泾州古城史文化展”等为代表的展览,成为了公众文化游的好去处。同时,在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过程中建成开放的社区博物馆、村史馆,也成为观众尤其是中老年观众寻找乡愁、拥有归属感的场所。
适逢“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不少博物馆在节日期间开展了祭屈原、舞花鼓、包粽子等文化体验活动,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粽情端午与众不同”系列亲子活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品味端午传承文明”主题活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香囊传情,艾叶飘香”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跟着爸妈去考古”端午节亲子研学活动,照金革命纪念馆举办“端午来照金清凉纳五福”系列活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浓情端午粽在参与”主题活动;韩城党家村古村落举办端午习俗体验;梁带村遗址博物馆举办考古体验活动;安康博物馆举办“端午话龙舟”进校园和安康民间收藏公益鉴赏活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推出“文化端午欢乐畅游”主题活动,让观众寓教于乐地在互动体验中了解历史故事,让博物馆里的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